省钱省时又省力。
当克鲁夫看到旅顺这边的造船后,十分震惊。
因为同时期欧州那边造一艘三级战列舰,可能只有十几二十几个工匠,有几十个上百个工人,然后慢慢吞吞,花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造出来。
那怕到十八世纪,一艘一级战列舰有时需要造十年。
而在长生岛这边,一百多船匠同时入场,另有一千多工人,两百民夫,近两千人热火朝天的干着。
这边准备更充足,分工明确,民夫拉运木材,摆放到位,拉运钢钉,构件,工具,风帆等造船要用到的一切。
工人处理木头,制造零部件,工匠负责整体设计构造和重要关键部件的打造。废弃不用的继续由民夫运走,整个造船厂井然有序,繁忙中不见慌乱。
九月初丁毅到时,三级战列舰东江一号已经完成一小半。
按图纸顺序,先造龙骨,肋骨,东江一号共有64根水平和垂直的肋骨构成船体框架。
原本按同期欧州标准,做好框架后,需要静放三个月以上,让木材在重力的作用下衔接更紧密。
但丁毅这边是试造,这艘船也没打算用多少年,所以静放了七天后,就继续开干。
然后安装船底弯曲的纵向肋骨,接着摆放支撑甲板的横梁。
在承受最重磅火炮的下层火炮甲板,横梁间距为0.69-1.5米;而承重较轻的上层火炮甲板横梁间距为1.7-1.76米。下层火炮甲板的横梁厚1.78米左右,上层火炮甲板则更薄。因为甲板横向跨度大,只有横梁还是不够的,还需设置两端的枕梁和支撑柱,梁中间也设有柱子。原本19世纪前的战列舰多使用木制承重构件,后来才逐渐变成铁制。
但丁毅早就建议用钢铁制,所以旅顺这边,所有的船的承重构件,都由木制改成了钢铁。
使用钢铁承重构件后,会让船体更坚固,也能造得更大,承载更重的火炮。
在19世纪后船内铁构件逐渐增多,最后形成了纯铁框架木制外壳的铁肋木壳船。
现在丁毅这边因为钢铁产量的原因,还有技术水平的原因,暂时不会用纯铁框架木制外壳。
因为丁毅自己也不懂,怕造出来直接沉水里,没往这方面提议。
但他提议的铁构件已经提前两百年出现,这让他的三级战列舰,可以承载更重的火炮,船体也更坚固。
再下一步,安装船壳木板需要用锤子钉上木钉,然后用锯子锯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