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面,单从基础设施层面就完全不同。
不仅是国内,韩日也一样。
美国和欧洲的网络基础设施差不多,基本都是诺基亚、爱立信、威瑞森等几家大公司来提供的。
中日韩则是自给自足地自成一套。
就比如yikyak在日本做得很好,直接拿着原版代码和过去在日本积累的运营经验,直接去美国搞个英文版,在德国做德文版、法国做法文版,行吗?
答案是不行。
亚马逊可以把美国站的代码原封不动地拿到德国,然后改成德文,根据他们在美国的运营经验和沉淀下来的各种解决方案,就能很容易地做起来了。
yikyak不行,在日本运营和在欧美运营不是一回事。
做网站开发出来很容易,运营起来则很复杂。即网站在运营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团队来时刻盯着,来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硅谷巨头……比如亚马逊在德国开分公司,亚马逊不需要在德国招聘一些技术水平很高的团队,他们不需要原创性地解决问题,只需要根据美国总部这边给出来的解决方案去照葫芦画瓢执行。
yikyak就不行了。
yikyak在日本的积累,在欧美市场的用处不大。如果yikyak在德国开分公司,就要在德国组建起一个技术水平很高的能够解决原创性难题的团队。遇到问题了,这个团队要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总部这边寻求帮助。因为总部也没经验,也要从零开始研究对策。
这也是yikyak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受阻,比不过推特的原因。
推特在美国都做好几年了,然后推特去欧洲发展,就如同在美国第60个州、70个州开拓生意一样,不存在任何阻力。yikyak是欧美同时起步,没有积累就很困难。而推特想把在美国的那一套复制到日本市场来跟yikyak竞争,也是不可能的。
网站的源代码就像种子。
同样的种子,种在东京和种在慕尼黑,长出来的树结出来的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也是周不器过去这一年做海外市场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老马肯定不知道。
别说老马这个技术盲了,连百度的李总都不知道。百度日本一开始是照抄国内的模式,结果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国内从没遇到的技术性问题。
最近百度的日本业务也开始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