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斧拜道:“回禀小种太尉,俺幼时曾在汴京的王家私塾里,读过几年书,只因顽劣,未曾进学,然略通文字!”
这是汴京人的常态。
汴京是大宋识字率最高的地方,就连那些扛大包的壮丁,也能识字,甚至还会算术,能算得清百以内的加减!
以至于,汴京百万军民,文盲率可能不足四成。
于是,形成了汴京的市民文化。
才有那么多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八卦土壤。
以至于,当年的柳三变和现在的晏几道的新词只要一出来,立刻就能在整个京城传唱。
种建中得到王大斧的回答,捋着胡子,道:“原来大斧还读过圣人文章,难怪如此忠义!”
“大斧如今,既已有官身,更当努力啊!”
“为将之人,该当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明理!”
这也算是大宋的传统了。
无论文武大臣,遇到那些对自己胃口的年轻低级武臣,总会劝对方多读书,读好书。
若这些年轻人,照他们的去做了。
自然会提拔、提携起来,将之慢慢的培养成自己在军中的盟友。
范文正公、韩忠献公,都曾在西军大量培养人才。
已故的狄武襄公就是范文正公的杰作。
当然了,种建中知道,这王大斧的前程,是轮不到他操心的。
向宗吉虽然只是向家族人,但有着这层关系在,只要这王大斧继续保持下去,向家迟早会把他提拔起来。
搞不好,明年的武学推荐入学名单里,就有此人的名字。
王大斧不知道这些,见着种建中这样,曾在官家身边服侍过的名门子弟,老种太尉家的衙内这样的人物,竟勉励自己,顿时感动起来,拜道:“小种太尉教诲,俺记下来了。”
“俺定好好读书……”
“只是……”他抬起头,看向种建中,想起在汴京听说过的那些故事,纳头拜道:“俺比较愚笨,却不懂该去何处读书,望请小种太尉指点迷津!”
种建中笑起来,觉得此人果然实诚,于是提点道:“大斧难道没听说吗?”
“熙州的游知州,乃是横渠先生的高徒。”
“横渠先生,乃是我朝的大儒,横渠一门以有教无类为要!”
“便是俺,当年也在横渠先生门下求学,得先生教诲,受益终身!”
“今大斧欲求学,自当以游知州为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