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他和秦姓主考官最熟啊!
有个嘉靖十四年才入学、没见过秦德威的小秀才,对高长江问道:“听说秦前辈为人崇气尚节,品行纯粹,正直无私......”
高长江疑惑的看向说话的后辈小秀才,你这是在说秦德威?
又听这小秀才继续说:“所以秦前辈做了主考,会不会公正严明,并不特意偏向我们这些同乡?”
这问题,其实也问出了在场很多人的心声。
虽说主考官同乡的录取率总是会很神奇的拔高一截,但也保不住有特例。
高长江很享受这种被人拥戴的感觉,不能让大家的希望破灭,便答道:
“你不懂我秦兄弟!我秦兄弟为人确实是......正直,但绝对不是无私!
正所谓规矩不外乎人情,我秦兄弟最擅长拿捏这个度了!”
大家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又有人叫道:“高兄手头可有秦学士的文章?借我等抄写揣摩可好?”
众所周知,在考试前,研究主考官文章也是非常有用的复习方式,所以和主考官熟悉的人会非常占便宜。
秦学士的诗词在南京城里到处都是,诗集都被编了好几本了,但还真没听说谁有秦德威的八股文。
高长江听到这个要求,脸色有点为难,也许是他太学渣了,秦德威从来没跟他会过文。
于是高长江就扭头望向身边另一个人,也就是当年仅次于秦德威的万年老二、县学优等生邢一凤。
“一凤啊,你手里有没有秦兄弟的文章?”高长江饱含期待的问道。
当年县学三人组合里,邢一凤是真正学习出色的,也许秦德威与邢一凤之间有过什么秘密交流。
但邢一凤也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这里也没有,你也知道,秦板桥从来不跟我们谈论经义文章。”
又有个老生想起什么,诧异的说:“我记得当年秦板桥每次县学月考都是第一,他写过的文章在哪里?”
另一个老生也陷入了回忆,“秦板桥那时确实月月第一,但他从来不公示自己文章,反正每月榜单出来了就是第一。”
众人说着说着,面面相觑,场面不知为何有点尴尬,莫不是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名人黑历史?
还是那后辈小秀才打破了沉寂,再次问道:“那么秦前辈在学问上,是向着哪边的?”
近年来最热门的学术争论,就是传统的程朱理学和新兴的阳明心学了。
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