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家的证据,那就只能因势利导,虚虚实实了。
严嵩又一次深深的叹了口气,生活就像一团麻,局面糜烂至此,辞官又不能辞官,为之奈何?
为什么他严嵩做官,就如此多灾多难?还要面对历史级的超强对手。
不管怎样,生活再苦,也还是要继续面对的,总不能找根绳子自挂东南枝。
此时没人说话,严阁老就主动开口说:「关于今日廷推,是我考虑不周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其他人顿时就猜测,严阁老这是要认怂?
又听严阁老继续说:「王浚川乃是朝廷元老,虽然病重不能视事,但不该如此着急用别人取而代之,这样会让老臣寒心,极为不妥。
所以还是先不必推举兵部尚书了,依然给王浚川保存体面,以抚慰人心。」
众人无言以对,刚才严首辅还咄咄逼人驱逐王廷相,连继承人选都提出来了,这会儿又立刻大翻转,仍然保留王廷相的体面。
这份唾面自干的功力,说实话,比秦德威还要强上几分。
那秦德威如果办错了事,说错了话,只会顾左右而言它或者指鹿为马一错到底,绝对不会自己打自己脸认错。
反正也没人说话的打岔,也就由得严首辅继续往下说:「至于临时主持军机处的人选,我忽然也认为,张甬川不太合适,他对边镇状况了解太少。」
人群里有胆大的人起哄说:「那严阁老现在认为谁最合适?兵部的樊少司马?」
严嵩镇静自若的说:「经我深思熟虑,还真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大同巡抚詹荣!」
说起这位詹荣,在京师官场也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本来是个户部管粮的官,十年前遭遇了大同兵变,设计平叛立功,超升为四品。
但詹荣没什么过硬关系,一直只能在边缘衙门当个摆设一样的闲散官员。
后来詹荣却又因为与秦德威当了邻居,把宅院便宜卖给了急需扩建的秦府,结果换来了大同巡抚这样的实权要职。在背地里,詹巡抚被人称为「卖房巡抚」,与秦党的关系那可想而知。
于是群臣齐齐哗然,知道严阁老唾面自干的功力强大,但是没想到强到了这个份上,居然认真推荐秦党的人!
严阁老面色如常:「詹巡抚这一两年在大同做的不错,防住了北虏南侵,按理也该奖升了!
正好现在有这样的缺位,可以让詹荣迁为兵部右侍郎,代主持军机处!」
这个提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