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习惯或传统的力量是庞大的。
七月十三日,邵勋在马邑县下发了一批绢帛赏赐,总计五万余匹,由度支中郎将杨宝、司农卿殷羡亲自押送而来。
彼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邵勋刚和拓跋鲜卑的一部分贵人打猎完毕。
见到赏赐时,鲜卑人并不觉得有多么奇怪。
拿钱为中原天子打仗,这个传统已经二百余年了,算不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发放完赏赐后,还有第一批二十万斛粟麦下发给各部。
“马邑实乃锁钥之地,既可隔河收取河西军情,又能向南探听关中消息。”邵勋扬着手里的军报,朝杨宝、殷羡说道。
其实还有一个不便宣之于口的原因:督促鲜卑人南下厮杀,若有反意,立刻找他们部落算账。
这种事不能说,但有心人都看得出来。
“大王高瞻远瞩,臣佩服。”杨宝谄笑道。
“你家那些烂摊子收拾干净了吗?”邵勋看了眼杨宝,说道。
杨宝闻言,面如土色,连声道:“收拾干净了。”
之前已经派庾敳敲打了他一下,今又当面问,杨宝压力很大,同时感觉梁王说话的口吻、做事的方式再度有所变化,对他们这些老兄弟不像以前那么和蔼可亲了。
不过他不敢有什么怨言。
二十余年来,他是看着梁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实在没有勇气与他对抗,连消极抵制都不敢。
他要做什么,支持就是了,反正兜兜转转都是赚的,无非多少罢了。
殷羡亦笑容满面站在一旁,说道:“闻王师势如破竹,关中群贼降顺,诸郡士人大为振奋,皆言值此之际,断不能自生内乱,故纷纷挽输军粮北上,又缉捕盗贼,严查奸细,以待大王班师。”
邵勋缓缓点头。
匈奴败局已定,消息传至关东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散着。
再顽固的人,也会受到震慑。
而在此之前,邵勋已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叛乱了,大概十几次、二十次?
他倒要看看,现在还有谁敢叛乱。
将来全面推行度田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跳出来和他对着干。
另外,之前问他们要粮的时候,真的费尽口舌,十分困难。
他还是开基之主、马上天子,不敢想象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天子会怎样。
现在好了,都主动送粮了,态度变化之剧烈,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