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展经济上,南洋人甚至比美国人更在行,他们建设这一切,只用了十年。”
一旁的伊朗大使又一次提醒道,
“十年前,这里还都是大片的热带雨林,就是汽车行驶的地方,而现在呢?”
看着车窗外,哈桑抿了抿嘴唇,双眼充满憧憬的说道。
“十年后,德黑兰也会像长安一样繁华!”
这個时代,对于像哈桑这样的政治家们来说,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所谓的亲英实际上也是希望能够在英国的帮助下,实现这一梦想。
“希望吧,如果我们能够争取到南洋的帮助,肯定会对有利于伊朗的发展。”
哈桑点了点头,说道:
“这肯定没有问题,上次在德黑兰阁下就曾表示过愿意提供帮助,而且国王也会在不久之后访问长安,到时候,肯定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帮助。”
是什么样的帮助?
当然就是资金上的支持了。
在过去的几年间伴随着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国王制定了“七年计划”,德黑兰等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虽然造成了伊朗的经济繁荣,但是他们却发现石油收入无法承担“七年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外部资金支持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是向谁贷款呢?
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向美国寻求贷款,但是高额的利息却也让伊朗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南洋。
其实,从去年德黑兰机场的会面之后,伊朗就向南洋接连下了几个大单,在李毅安的建议下德黑兰机场工程变成了铁路,南洋得到了这笔4500万美元的订单,与此同时还有发电厂、纺织厂等订单。
但是现在这些工程的进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拖延了,因为……没钱!
“他们没钱了!”
在官邸的书房之中,李毅安笑着对李国仁说道。
“哈桑他们这次过来,应该是为了寻求我们的资金帮助。”看着哈桑等人的资料,李毅安的嘴角轻扬,对于这个哈桑,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为他是唯一抽过霍梅尼耳光的人!
几年后,哈桑会出任伊朗首相,哈桑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落实国王提出的“白色革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但是却遭到以霍梅尼为首的教士的反对。在几次冲突后,哈桑召见霍梅尼,试图说服他放弃对政府的敌对立场,让其支持改革。可是,却他被拒绝。接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