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热爱和平,我相信你也抱有同样的愿望。”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虽然喝着酒,但是两人都没有提及海外基地的事情,事实上,在访问之前,苏联方面就非常正式的提出了要求——不讨论任何与雅加达有关的话题。所以,他们并没有谈论到实质上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只有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了解,才能更好的将和平维持下去。”
又一次,李毅安提出了加强交流的建议,其实,是带着目的性的。
无论苏联是不是一个铁幕国家,但是苏联的教育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课业之外,还注意学生的业余爱好。加加林就是一个例子,哪怕是他是在偏远的集体农庄,他仍然学习了音乐,不仅会吹小号,而且还有一定的音乐造诣,后来因为热爱航空,又从工人成为了飞行员。
在苏联,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当地儿童参加了少年宫的课余兴趣小组,从学习艺术涉及到其它的方方面面。它们不仅是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有助于确定未来的职业,而且是全部免费的。受益于这个体系,苏联的男女学生,大抵上都会演奏一两件乐器,或者会美术、舞蹈。甚至这还是苏联解体后,西方人对俄国人最好奇的地方——几乎每个苏联人都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他们普遍的会美术、会舞蹈、会音乐,会戏剧……当然,所有的一切,最后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戛然而止。
或许,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物资是充沛的,但是在这些方面却是落后的。南洋同样也是落后的,但意识到苏联在这方面的领先后,所以李毅安也在学习着苏联。
加强交流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但是在加强交流的时候,可以从苏联引进新娘到南洋。那些苏联女人到了南洋之后,她们身上的艺术素养,会给南洋带来一定的改变,当然,南洋的幼儿园、托儿所以及中小学,都需要这样具有一定艺术涵养的抚育员、课外老师。
当然了,南洋的男人也需要女人组建家庭,繁衍后代。
显然,赫鲁晓夫压根就不知道李毅安的这些心思,原本并不排斥西方游客的他自然也欢迎南洋的游客,当即就表示会让人简化南洋人到苏联旅游的手续,降低签证费,当然,也保证游客们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实双方都知道,所有的对话都是空洞的,几乎不可能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但无论是李毅安还是赫鲁晓夫,都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谈给外界传递一些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