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了一杯美式。
陆严河下午五点四十才下课,她决定在这里工作几个小时,等他出来。
跟陆严河不一样的是,陈思琦这个学期的课很少,她在大一大二几乎把需要修的选修课学分全部修完,大三就只有必修课了。
所以,今天她正好上午要过来跟一家广告商开个会,下午就来等陆严河了。
《跳起来》这本杂志在经历了七月份夏日特刊一个销量小高潮以后,八月刊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回落。
这个数据的变化让陈思琦有些忧心。
任何一期销售数据的下滑,都会让陈思琦绞尽脑汁地琢磨其中的原因。
纸媒时代,容不得她掉以轻心。
新媒体板块的业务顺风顺水。
可传统出版的期刊,就是逆水行舟。
经常有广告商让陈思琦放弃纸质杂志,觉得他们现在已经把跳起来的品牌做起来,把做杂志的时间用来经营其他板块的业务,收益更高。
陈思琦都笑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停掉《跳起来》?
她从来不考虑这个选项。
当然,站在资本的角度,她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劝她放弃掉。
但那不是她当初要做《跳起来》的原因。
一本杂志,做了两年多,它已经不仅仅是生意或者当初的情怀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它成了很多作家老师稳定的发表渠道,也让有意想要进行文艺创作的年轻人们有一个希望的目的地。
它汇聚了一帮人,一帮随着纸媒时代的落幕而散落各地的创作者。他们又再一次被聚集起来,在每个月出版的杂志上,去发表他们最新的作品。有短篇,有散文,有杂记。
现在,陈思琦反而常常面临一个问题,稿子太多,每一期的版面却只有那么点,导致积累的稿子越来越多。
很多适合新媒体发表的稿子,他们会跟作者们协商,发表在新媒体上,稿费仍然按照杂志用高标准照给。
可是像虚构性的创作,其实并不适合发表在新媒体上。
陈思琦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要么就是增加每年出版的期数,要么就是增加每一期的版面。
两个选择都有利有弊,陈思琦暂时没有想清楚。
同样,还有一件事是陈思琦在筹谋的。
她想要将《跳起来》推广到海外去。
复刻每一期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