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图。
当然沈遘也提及,两轮测试后墙体也随之破烂不堪,不过他认为问题在于砖块。
这一点与赵旸不谋而合,毕竟宋时的砖块两极分化严重,用于宫内的砖石美观且又坚固,但成本也极高,而流通于市面的砖块,灰不溜秋极为难看,且又沉又脆,更极易受到风化,露天放置一两年,估计连几岁小儿都能用拳头将其劈碎。
待写完正事,沈遘亦在信中写了几桩闲事,比如说与他们同为今年进士的王安仁,即王安石同父义母的兄长,三月上旬才刚当上负责监督江宁府盐院的转运使,月底居然就过世了,令他们一众同年不禁错愕。
或有知情者称,王安仁本身就已患有绝症,自知时日无多,便趁着最后时间考取功名。
具体的沈遘也不知,最后与钱公辅、吕大防、黄氏兄弟等人凑了五十贯,托人交予王家,聊表同年心意。
其次,沈遘又在信中提及朝中似在精进吏治,这一现象似乎是从杜衍出任侍御史后开始,御史中丞张观、郭劝也极力赞成,似乎太学生也有参与。
之后几页,是沈遘写给范纯仁与文同的,于是赵旸便请来二人,将那几页信交给他们,随即走出书房,带着王中正等人立即和水泥,测试水泥的效用。
至于用在何处,这座建造多年的官舍到处都是需要修补的地方,赵旸只需待水泥干了之后看看坚固程度,便大致能够判断是否能投入使用。
当然,鉴于在外跑了半个月,赵旸在检验时也没用太多的水泥,仅取了半脸盆,又叫人去外头弄了些细沙,加水搅拌后,用院内当初建墙时余下的砖头砌了一小堵墙体。大约半人高、一人宽、一寸宽。
再等第二天早上再去看时,砌于墙体的水泥早已经发硬了,用手按了按,颇为坚固。
“砸。”
随着赵旸一声令下,孙昌、魏焘抡起找来的木锤一通乱砸,便将墙体砸倒。
“再砸。”赵旸命令道。
于是孙昌、魏焘又是一番辛苦,将倒下的墙体砸成十几块。
此时赵旸蹲下身仔细观察断处,见断口处多为砖石本身而非水泥粘合处,遂满意地点点头。
事实上,沈遘已在信中提及,称水泥投入使用已不成问题,但赵旸还是希望亲自确认。
毕竟这些水泥是要用来造城的,造一座小城成本可能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贯,万一错了差错,简直不敢想象。
满意之余,赵旸回到书房,提笔给沈遘写回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