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3)√120)K/[(1/3)K(8+5+3)]K(Z±1)≤1(Z±(N=5)±3);
W(x)=(1-η[xy]2)K(Z±S±N±p)/t{0,2}K(Z±S±N±p)/t{W(x0)}K(Z±S±N±p)/t
那道原公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或者说阶段破译。
其中孤点粒子轨道,只是最靠前那三分之一的破译成果,后头还有三分之二到现在徐云都没有丝毫头绪。
如此看来。
那个原公式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徐云的预料。
其实在1850副本结束后,徐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个隐隐约约的不解:
和1850年比起来,自己在1100年所作的事情,影响力应该是要更大一些的。
历史上就别说了。
改变了北宋的灭亡,让华夏版图一路扩展到欧洲,近乎征服世界。
科技上呢,则搞出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提前一千年就解开了微观领域的序幕。
但在奖励方面,1100副本似乎要比1850副本逊色不少。
虽然1100副本奖励了一个国运,但1850年同样奖励了永乐大典——这玩意儿可不像玉玺那样要经过特定任务才能激活,而是可以直接挖出来开盖即食的。
所以二者勉强可以对等。
除了国运外。
1850副本奖励的重力梯度仪、MR技术、止血明胶、算力模组还有微生物电池,则无疑要超过1100副本的技术奖励很多。
只是徐云一直不太清楚光环的具体判定逻辑,所以只能把这个疑惑埋在心里。
如今看来
或许1100副本最宝贵的奖励不是技术,而是
那个复杂到难以理解的原公式。
它的三分之一就发现了暗物质,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呢?
至少从数学角度来看。
后面三分之二的难度,要比前三分之一高上数十倍不止。
恐怕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啊
保不齐说不定也许或许大概估摸着全部破译完成,还真就能搞出来引力子?
当然了。
这些都是徐云的臆想,没啥实际证据支撑。
比起那道原公式。
徐云此时需要关注的,还是这颗孤点粒子。
如果说此前他们的成果可以分成普通一区、CN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