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不难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她也只是简单的抱怨了一下而已:
“算了算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吧,话说你们科院的文件怎么传的这么慢....唔?来了!”
话音刚落。
克里斯汀与陆朝阳面前原本观看直播的数据终端上,瞬间出现了一个文件图标。
克里斯汀见状迫不及待的坐回了位置上,飞快的点开了文件。
虽然对于一个科研汪来说,平日里接触纸质报告的机会要更多点儿。
但这年头电脑设备的普及度很高,很多实验数据也都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的,因此眼下的数据终端倒也不难适应。
接着很快。
克里斯汀便戴上了降噪耳罩,开始查看起了相关数据。
【粒子检测报告】这个字眼在2023年可能有些烂大街了,基本上挂着个黑科技文的里都能见到这玩意儿。
但这种报告的内容到底有什么又该怎么看,知道的人恐怕就真没几个了。
比如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目前所有的微粒肉眼都不可见,轨迹只能通过云室事后模拟,那么物理学家是怎么知道他们捕捉了什么粒子呢?
是图像?
或者什么探针检验?
no。
答桉是是报告的数值。
比如最简单的数值就是粒子的内禀属性:
质量,电荷,自旋。
在以上三者的基础上,报告还会加上一个特殊栏目:
cp性质。
另外通过相互作用可以细化出产生道的截面,衰变道的分支比等数据。
以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粒子为例。
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是一个中性、自旋为0、cp为++的粒子。
其与w、z粒子及有质量的费米子均有直接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强度正比于该粒子的质量。
而在当初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他们是从双光子末态找到希格斯粒子的,就是说新粒子可以衰变为两个光子。
上过初中物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个知识:
光子不带电。
因此从电荷守恒可以知道,该粒子也不带电。
此外。
由于末态是两个玻色子,也可以知道新粒子必定是个玻色子。
再然后根据朗道-杨定理的结论可知,自旋为1的粒子不能衰变到两个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