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出站的耗时,眼下时间已经临近了晚上十一点,动车显然是没可能的了。
好在无论是科院还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它们在机场或者车站附近都有协议酒店,想要找个地方应付一晚上倒是没什么压力。
孰料黄雨婷却很坚决的摇了摇头,对徐云道:
“酒店就算了,徐博士,我们就走高速去基地吧——对了徐博士,如果伱感觉撑不住的话,我和小林可以先出发.”
徐云连忙摆了摆手,飞快的否认道:
“黄教授,我倒没什么问题,我这年纪熬夜可是常态,接机这事儿算不了啥。”
“如果您现在就想动身的话魏师傅,那咱们就出发吧。”
徐云口中的魏师傅是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叫做魏思明,是个从更西边退伍的军人,老家鲁东省,看起来可靠而又干练。
听到徐云出发的指示。
魏思明爽快的说了声好嘞,便启动了车子。
一路无话。
过了五个多小时。
魏思明车子安然抵达了西昌发射基地。
在经过检查后。
徐云先带着黄雨婷和林辰去了位于后勤部的招待所,协助二人安顿好行李再垫了点食物,便被黄雨婷火急火燎的拉去了实验室。
上辈子是西昌发射基地发射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平日里执行的主要是发射任务,常用研发端其实在科工委和航天局,距离西昌足足有上千公里。
不过这不代表基地自身没有研发能力。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所有三线官方机构都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
比如西昌发射基地的三号楼。
这处看似普普通通、和某只很没有猫德的小猫咪同名的建筑二层内,便拥有着与其外表截然不同的高精尖设备:
抗振动、抗过载的元器件模组、轴向逃逸传感器、量热仪、调节器,一台正在嗡嗡作响的超算。
甚至在建筑的三层,还有一个小型酸碱库。
根据葛同友此前对徐云的介绍。
在极端情况下。
这处实验室有能力在四个小时内组装出一颗临时性的通讯卫星,六个小时发射上天。
当徐云和黄雨婷来到建筑二层的时候,实验室内显得热闹异常,丝毫看不出此时已然是凌晨四点:
“一号位预备,一号位预备,这次争取把倾角压在0.005°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