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之后,往往就是安宁,告别了嘉庆节,东京城也自然而然归于平静,恢复到过往那种寻常平淡的氛围中去。
一时的庆祝与喜悦,并不能改变东京士民的劳碌,一切照旧,寻常人家,依旧为生计辛勤奔波,不得片刻安歇。起歌舞的依旧起歌舞,世俗的疾苦,与他们没有半点相干。
至于满是锦服朱紫的庙堂之上,也确实多了些异声,来自京外地方的声音。大概是为了证明封疆大吏、柱国大臣们进京,并不只是为了给他祝寿,满足他的私欲,刘皇帝下制,让太子刘旸与宰相赵普组织内外臣工在广政殿进行为期半月的国事会商量。
这是有惯例的,在每年上元节假后,朝廷这边都会有类似的政治活动,只不过参与探讨的都是各地进京的上计大臣,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汇报,是接受查问质询,份量在地方上很重,但在京城可就轻了。
而像此番这样,各地军政的头头脑脑,不说全部抵京,七八成总是有的,这些人可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大汉的政治精英,也是大汉帝国这一庞大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对于国事,自然也是有话语权的。
虽然大汉如今处于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状态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对中枢就完全俯首帖耳了,道司大吏们,往往都是大权在握,国家在趋于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地方大吏们的权威同样也越发巩固。
他们或许不敢直接违逆朝廷中枢,但真要不服了,也有的是反应手段与措施,只不过,那种情况很罕见吧。
别的不提,就说卢多逊,不管是在河西还是在两浙,就已经隐隐与赵普别苗头了,而赵普可是大汉首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朝廷。
还有河西布政使雷德骧,当年外任兰州,就因为与王溥不和,在河西任上,对赵普,对朝廷的一些政策,同样多有非议。
更早些,还有王朴与李涛之间的龃龉,为了一些人事任命的问题,这两国公都能隔空互呛,官司都能打到刘皇帝那里。
因此,时至如今,朝廷中枢的权威仍旧牢固不可动摇,但封疆大吏们,总是难免要“反抗”一下。
当然,他们的反抗,不是要造反作乱,只是想要为治下多争取一些利益,让自己好过些。而这种情况,反应到这次国务廷议上,便产生了极其激烈的争执。
大汉国土广袤,道府州县众多,民情复杂,各地的情况各异,其诉求也各有不同,不论是穷的富的,还是人多人寡,都希望能得到朝廷政策上的扶持。
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