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础,同时,通过政治军事手段,以沿海八州为核心,实现对原占城国土的基本整合。
人口上,从国内招揽移民二十余万,从根本上一步步夯实着汉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
经济上,大力开发金兰港,以及沿海农渔业,积极与大汉国内交流,鼓励经商,仅靠为南来北往的商船提供停泊、供给服务,就获取了不小的利益。
可以说,从各方面而言,刘曙在封国都表现得不错,他的林邑国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的。
刘曙本人,并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也不是什么军政奇才,但能做到如今的程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而他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就两方面的东西,一是世祖皇帝赋予他的名分以及对这片土地神圣的统治权,而则是早期来自朝廷从人员到钱粮支持加上楚国公府丰富的积累,当把这两项优势充分发挥的时候,自是无往而不利。
同时,刘曙也是个懂得分享的人,权力、财富,土地、人口,从来都不是全贪全占。
除金兰州(府)以外的七州县军政主官,无不是来自于国内的勋贵子弟,抑或是立有开拓之功的功臣,刘曙就是把统治之权明明白白地分享给他们,由他们这些汉族权贵,共同享受这片土地。
不是分封,胜似分封。当然了,这样的做法也是最有利于开拓的做法,而不管是安东还是安西,作为大汉对外拓殖的试验田,也给刘曙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最好借鉴,即便地理环境迥异,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在刘曙政府的组织管理下,林邑国的文明开发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发展到如今的程度,也有太多吃老本的地方,而当下,刘曙决定为了林邑国的未来再谋取一块根基之地。
那个地方,就在林邑国西南,被林邑国高层称之为“河洲”的地方:湄公河三角洲。基本占据了原占城国土的林邑国,农渔是其天然优势,毕竟是占城稻的发源地,一年三熟是基本情况。
然而林邑国土,适合耕种的沿河平原地带多狭长、拥挤,可以养人,但无法长久地富足地养人,尤其来了这么多在大汉国内见过世面的“上流社会”人群。
于是,寻找一块更加丰饶、能够提供更多资源、供养更多人口的土地,成为了林邑上层的迫切需求。而具备优良水土气候条件的湄公河三角洲,自然成为了林邑国的目标。
事实上,关于三角洲平原的情况,对多年往返于大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