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应的挂架,大概也要400-450kg上下,在进气道前半段侧边沿增加这样一部分重量,是否会影响到唇口部分的强度?”
他的担忧显然是有道理的。
毕竟在现有设计当中,进气道和机体连接部分的那六根棍子,主要作用真的是加强结构……
“这个问题,在方案计划之初就考虑过,起初是准备在连接处进行额外补强,但后来发现DSI进气道本身相对于二元可调进气道就能减轻将近300kg的质量,因此一来一回,也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
“真正需要参与结构设计的同志妥善处理的部分,是如何在进气道外壁中布置那两个挂架所需要的电气线路……”
“也就是说……机腹部分,就不准备用来布置副油箱了?”
“没错。”
常浩南直接点了点头:
“机腹这个位置,原来计划布置的副油箱也只有900升,在修改过机体之后,机内燃油量预计可以增加大约1100L,完全可以覆盖掉这个机腹副油箱的900L燃油。”
“这样把两个起落架之间的黄金位置留出来,完全可以挂载两枚尺寸和重量都相对比较大的空对面武器。”
“把大型挂载放在距离飞机中心线最近的位置,相比于按照常规方案布置在机翼下方,虽然总重量没有变化,但飞机的转动惯量更小,于是可以维持更高的机动性。”
讲到这里,反应比较快的人已经基本悟出来常浩南的意思了。
“浩南同志的意思,是要把我们的十号工程转型成一架能兼容各种类型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啊……”
杨韦看着幕布上面投影出的设计方案,点明了其中的关键。
并不仅仅是某项技术的应用。
而是思路的转变。
“是的,一架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
常浩南当即表达肯定,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整体想法:
“虽然单从技术上讲,现在的歼10也完全有这方面的能力,不过,从总体布局上,其实并不适合执行战场遮断或者防区外空袭一类的任务。”
“当然,就眼下我们面对的斗争形势来说,一架偏向于单纯空优的、以敏捷性为主的中型机,确实也符合航空兵部队的需要。”
“但是,随着我们人民空军的不断发展进步,从一支单纯的国土防御性力量转变型成为攻守兼备,乃至攻势型空军,其实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