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都严重依赖国外,能够拿得出手搞对外输出项目的领域实在是不太多。
当然化工这行当有一个好,就是产品类别极其丰富。
所以一众人倒也没马上泼冷水,而是各自从列表中找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方向,开始对比和分析可行性。
常减压、轻烃回收、高丙烯催化裂化、碳二回收、全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
因为研究计算材料学的缘故,常浩南对于这些基础有机物的分子性质稍微熟悉一些,但说到底并不是化工领域的专家。
所以他也没想着涉及什么太深入的东西,只是走马观花般看个大概。
主要是选题依据、研究现状,以及技术路线这几个部分。
就当看故事了。
但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没想到,这么一看,还真就给看出来了点名堂出来。
“羧基可以与基层表面的无机盐离子形成牢固的化学键……”
“分子中乙烯基的双键结构则使得分子极性更强,从而更容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呈现出亲水性的特征,同时另一端的脂肪酸类基团则表现出强烈的疏水性……”
“……”
这一段内容在申请书中只是作为研究背景随便一提,真正的重点是后面的工艺部分,声称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少45%能耗云云。
属于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很靠谱的那种项目。
但前面这段话却让常浩南因此而灵光一闪——
从2000年末开始,他就聚集了几个相关课题组,在蒙省西部开始进行沙漠改性的相关研究。
如今四年过去,进度倒不能说没有,但确实距离实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借此让庄秉昌教授留在了吉省,没有像前世那样意外身亡于两个小混混之手。
但要说其它成果,确实有些乏善可陈。
主要是在最一开始的理论中,就明确需要一种性质足够特殊的固化剂,给离散的沙子颗粒引入初始的“万向结合约束”,然后再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转化为能够自主恢复的固结约束。
但只要和农学沾边的东西,就免不了受到天时影响。
蒙省的纬度搞种植最多只能一年两轮,四年下来一共也做不了多少组对比实验。
所以,如大海捞针般筛选固化剂的效率很慢。
但如果把思路放开,主动设计一个聚合物分子,使其能够同时拥有长链或环状的疏水结构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