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
西北戈壁浩瀚的夜空之下。
四架外形丰满的双发军用运输机正闪着航行灯,按照预先划定好的航线依序下降高度,并把机头对准了经过扩建后的特种跑道。
总计7700米的惊人长度和一主一副的结构设计,允许这座机场在紧急情况下同时起降最多四架飞机。
这当然是足够让一般民航空管血压爆表的操作,但相比于这座基地中所进行的其它测试来说,倒也算不得什么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但对于机上多数时候都待在深山老林里的810旅指战员们来说,这个场面可就不太多见了。
梁彦刚坐在01号机的机舱里面,微微侧过身体,把额头贴在观测窗的钢化玻璃上,感受着发动机掀起的气流裹挟的砂砾拍打在侧窗玻璃上面。
他早就在军报和新闻上看到过这种名为运9的新型运输机,只是由于第二炮兵的装备普遍大且重,哪怕把全空军的运输机集中起来也没办法完整运输一个导弹营,加上又没什么远程快速机动的需求,所以过去跟空军配合的机会不多,一直没什么机会见到实物。
今天真坐进来之后才发现,虽然说是中型运输机,但是这体感的机舱容积却并不比伊尔76小太多。
甚至能够支持跟后者一样的三门四路跳伞。
“也是好起来了……”
梁彦刚在心中感慨着——
实际不仅他们810旅,在大约世纪之交接装东风31之后,整个51基地都没有再更新什么主战装备,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这一轮技术革新的漏网之鱼。
如今跟其他军种打过交道,才能直观感受到最近十年解放军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直到耳边发动机的轰鸣声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才让梁彦刚从思索中恢复过来,并把目光重新投向侧窗之外。
随着飞机高度逐渐下降,起伏的大地如同凝固的浪涛,朝他的眼前排山倒海而来。
作为高度保密的军事基地,这里并不会像民航机场那样的灯火通明,只有闪烁着微弱光芒的跑道引导灯,照亮着周围每粒沙子的棱角。
“同志们注意,,马上就要降落了!”
梁彦刚深吸一口气,大声向后面的另外几十号人喊道:
“检查一下身上安全带,另外注意调整坐姿,小心你们的屁股!”
机舱内瞬间响起一阵哄笑声。
作为从军二十多年的老兵,梁彦刚只在集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