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顿时溃不成军。
吴璘乘胜追击,一举攻克藏底河城。
在留下郭浩、田晟等率部驻守并继续修建铁路后,他率领主力部队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刘锜的大军也向仁多泉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西夏守将拼死抵抗,并派人向朝廷求援。
然而,李察哥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放弃增援。
他深知大元军的实力远非西夏所能匹敌,贸然前往只会徒增伤亡。
于是,他忍痛下令撤退,将仁多泉城的命运交给了天命。
不出所料,仅仅三天时间,仁多泉城便在红衣大炮的轰鸣声中宣告失守。
刘锜随后留下大将蔡撙、王彦等镇守此地,并继续推进铁路建设。
随着冬季的来临,严寒的天气给双方的作战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吴玠、陈遘等人经过商议后决定暂时休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停战。
相反,大元军正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备战、调整策略,准备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挥师西进,彻底征服这片辽阔的土地。
而西夏的李仁孝也在暗自蓄力,等待时机反击。
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
转年春暖花开。
吴玠亲率雄师三十万众,自萧关浩荡而出,直指敌阵。
李察哥则汇聚西夏、吐蕃及草原诸部,合兵五十万,更辅以金兀术麾下精锐数千,其意昭然,复国之梦未曾熄灭。
然而,大元铁骑以雷霆之势,连续鏖战,不仅击溃联军,更克永和寨,继而围困西夏重城割沓。
夏军奋力突围,终不敌大元锋芒,再遭挫败。
大元军乘胜追击,兵锋直指鸣沙,西夏守军望风而逃,鸣沙城轻易落入敌手。
李察哥见形势危急,西夏腹地受威胁,急转策略,率众围困震武城,意图以围魏救赵之计解困。
震武城下,夏军昼夜不息,攻势猛烈,城中元军渐感压力,武松、杨政、折可存急书求援。
吴玠接讯,即刻调遣吴璘率部搭乘新式火车,疾驰增援。
未及半日,吴璘先锋已至震武,一日之内,大军云集,更有百门红衣大炮随军而至。
两军交锋,红衣大炮轰鸣,夏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此后,大元军攻势愈烈,新占之地皆筑城修寨,铁路纵横,西夏疆土日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