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有着亲卫保护,很是安全。一般而言,只有在全军溃败之后,元帅才可能被击杀。
可在交战当中,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刻,元帅被击杀了,也会导致全军溃败,甚至是覆灭。
鄱阳湖大战,本质就是这样。
于是陈友谅大军,败退。
只是一年后,陈友谅的儿子太小,镇压不住局面,最后败亡。朱元璋吞并了陈友谅底盘,实力提升了一倍多,然后开始进攻张士诚。
后世,很多人评价张士诚,主要是说他不应该坐山观虎斗,应该与陈友谅联手,进攻应天府……说这些的,往往是不仔细思考。
那时,陈友谅实力第一,朱元璋实力第二,张士诚实力第三。
在交战当中,老大与老二血拼,作为老三帮助老大,灭掉老二后,这是何等的傻。
张士诚不傻,自然不会帮助老大灭掉老二。
在老大与老二交锋的时刻,会放弃进攻老二,甚至给老二一定的支持。
最好是两人交战数年后,两败俱伤后,分出胜负,那时他再出手,可能吞掉两人。
计划很好,可惜赶不上变化。
陈友谅灭亡太快,朱元璋损失不大,反而地盘扩大,兵马膨胀,很快在进攻张士诚当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在进攻张士诚的过程当中,先是南北夹击,扫清两翼,最后合围苏州。
历史上,张士诚很厉害,高邮之战打出威风,尤其是切断运河,差点让元朝失血而死。只可惜,张士诚有一个致命的确定,喜欢投机。
或者说,很多商人都喜欢投机。
先是反元,后来看到元朝压力大,又是接受诏安,成为元朝太尉。
投机者,可以当政客,可当不了政治家。
当朱元璋统一了南方的时刻,元朝也不把朱元璋放在心上,只是把其当成南宋。
对于北伐,朱元璋也是信心不足。
所谓北伐,更多是为称帝作铺垫。
在北伐路线上,主要是沿着运河,黄河作战,这样有着水运,可保证粮食运输安全,背靠着水师,也能防备骑兵冲击。
在路线上,抄袭上刘裕。
事实上,在北伐前,明军主要是步兵为主,南方兵为主,而元朝军队,骑兵为主,北方兵为主,
不论是体格,还是作战能力上,都是逊色与元朝。
那时,明朝有了火器,可威力有限,对骑兵威慑小。
尤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