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他们部族的首领就是当年的土司。
而在这些部族当中,缅族是第一大民族。
在封建王朝时期,各民族及部落为了争权夺利,曾爆发过不少的暴力冲突,他们也构成了后来地方武装力量的生力军。
到了近现代,缅甸民族间的敌视情绪浓烈,尤其以少数民族对缅族的怨念最为显著。
缅族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的主要统治集团,生活在沿海地区。
而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僻远的山地,经济社会条件极其恶劣。
这样的矛盾,现在还没有,因为其国内民族矛盾,很大程度上都是作为殖民者的英国挑起了的,他们需要在他们控制下听话、温顺的缅族人代替他们管理其他缅甸人。
而此时俞大猷要面对的情况就是在勃固登陆,然后北上进攻东吁城,威胁缅王统治根基。
这在他看来,是有利于李成梁在云南和缅军交战的。
自己的老巢受到威胁,只要还是一个正常的统治者都会知道该怎么做。
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大明王朝,要想在短时间内击败明军再回援,那无疑是痴人说
梦。
不过在此时,他的判断因为不知道李成梁的谋划,显然就极不适合现在发动了,这会让李成梁准备的巨大包围圈出现漏洞。
那就是莽应龙在知道明军在缅甸南面登陆进攻东吁城后,率领主力部队回援东吁城,先击败远道而来的明军水师后,再回手继续和李成梁作战。
别认为缅军做不到,要知道缅北可是崇山峻岭。
只要莽应龙率部南下期间,沿途利用山势地形布置防御,李成梁的部队很难快速突破缅军阻拦,实现南北对进下夹击缅军的机会。
这样的战术,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没有快捷的通讯手段,一南一北两支明军不可能相互呼应。
而一旦进入这样的战局,后果不用说也知道,很大概率会被缅军各个击破。
好吧,这样的演变势态,魏广德这个半吊子军事文官也是能想到的,就更别说兵部那边的人。
于是,俞大猷这份军情就紧急被送到内阁,交给魏广德处置,看该如何应对。
看完军情,魏广德只是沉默片刻就知道,这事儿最终决策权其实不在京城,而在云南。
首先必须让李成梁知道大明南海水师的动向,这样他才可以掐准时间发动包围战术。
如果能够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