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任何将财权向中央集中的法子,父皇都不会反感吧?”老六又问道。
“嗯。”太子继续点头。“不会的。”
“那为什么不趁这次地方权力重组,向地方派出户部官员,直接接管地方的官仓官库呢?”老六接着道:
“当然,直接接管县一级的仓储太不现实,可以先折中一下,把税粮从县里解送到省里嘛,这样户部只需要派出十二个工作组,就可以实现中央直接管理各省的仓储。”
“嗯。”太子眼前一亮,追问道:“伱方才说,收支两条线。现在收我知道了,又该如何支出呢?”
“奏销制。”老六沉声道:“父皇不是设立了布政使司,管理各省的财政吗?正好由他们集中向户部进行奏销。”
“奏销?”太子感觉自己像是个小学生,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是向朝廷奏报开支,由朝廷审核后,从各省账目中,注销掉相应的数额。”朱桢解释道:
“日常开销可以按年度奏销,年初预算,年底决算即可。若有战事或者大工,亦可随事奏销,这样并不麻烦,便可以掌握各省的实际财政状况,进而在各省之间酌盈济虚,移缓就急,保持国家整体财政的平衡。”
“若能奏效,那各省财权也为朝廷掌控,”太子怦然心动道:“朝廷能调动的财力,怕是要十倍于眼下!”
“没错。”朱桢笑眯眯的问道:“大哥觉得,这对父皇的诱惑大吗?”
“大,太大了。”太子重重点头道:“而且在现有的制度上改进即可,不必推倒重来!父皇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那当然。”朱桢笑着点头。
明朝的财政收入本来是不少的,尤其是隆庆开关以后,天下三分之二的白银涌入大明,可惜一直无法为中央所用,三大征掏空了国库后,直接没钱打建奴。
就是因为没有一套统一的财政制度,朝廷没法在各省之间酌盈济虚,移缓就急。只能一味的压榨北方农民,结果被农民起义推翻。
其实朱桢这套奏销法,就是崇祯末年被逼出来的。这一套如果搞起来,就能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朝廷想用多少,就有多少钱,砸都能砸死野猪皮。
可惜那时候国家机器已经烂透了,这套制度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大明就噶了。结果便宜了满清,让他们能用极少的人口,统治偌大的中国……
无论如何,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都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奏销法至少比他爹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