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是一个有想法、有情绪的人,同时也有些冲动,还不够稳重,也不想想老朱多强势……
“后来呢?”
顾正臣询问。
晏安笑道:“后来桂彦良、李希颜等人劝说太子,孝道为先,古礼也需要让位于孝道。太子换了衰服入宫,这才平息了陛下怒火。”
顾正臣松了一口气。
这就对了,朱大郎啊,你要记住,什么古礼都没老朱的礼重要。
晏安见顾正臣没有封印,府衙照常办理公务,而泉州府确实堆积了不少案件,很识趣地留了两日便走了。
这一次,府衙差了四个衙役,并调了三十余泉州卫军士送晏安。不是晏安的面子大,而是要去凤阳垦荒的人不少,还有去教坊司的,反正顺路……
腊月二十五日。
金陵,泉州县男府。
詹徽身披麻服,头缠白布,将一封信与一枚玉佩递给顾母:“家父生前与泉州县男有过约定,等他回金陵时交还玉佩。然家父身体不支,终无力回天,撒手人寰。临终之前留下一封信给泉州县男,还请老夫人转交。”
顾母悲伤难掩,只能说:“节哀。”
张希婉也有些哀伤,詹同是一个不错的老人,病卧在床已有些时日,医官都曾断言其活不过一个月。
可他硬生生熬了两个多月,只是终究还是没熬下来。
朱元璋听闻之后,也不由得惋惜。
承旨写得最好、最贴自己心思的,便是詹同。他的文笔浅显易懂,又不失威严,没有轻浮的堆砌辞藻,更多是直切要务,加上此人耿直严正,时常进谏。
他与宋濂一起完成了《日历》,他参与了《皇明宝训》的编写,他讲解的《易》、《春秋》令人受益匪浅……
刘基听闻詹同病卒,伤心不已,想到自己或不久于人世,更多了几分悲凉。
洪武八年,终还是来了。
刘基虽不良于行,但元旦的早朝还是需要参加。
这一日,朱元璋的兴致不错,命官员作诗词以庆贺,点了刘基的名。
刘基沉思之后,作了一首诗: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旂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霄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
从臣才俊俱杨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朱元璋看着呈上来的这首诗,笑容里夹杂着一丝不满,但也没多说什么,只不过后面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