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杜飞就是要打破他们的幻想,在北边直接接壤,又有黎援朝虎视眈眈,在南有加里曼丹,有杜飞和林天生,随时随地,想动就动。
如此布局,眼下还显不出什么。
可一旦将来有变,国内经济发展起来,实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弹指间便可王化南洋。
这也是为什么,跟孟加的贸易要给黎援朝一成,黎援朝提出在单北建兵工厂,杜飞不仅不反对,还会尽力促成。
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这条‘走廊’。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任何事都必须有驱动力,即使黎援朝是国内去的,曾经是京城的二十四校总队长,但他现在却是一个军阀,一个掌握着十万大军,数百万人口的大军阀。
在他麾下有至少三个派系,外来的,本地的,南边的,北边的,他都得居中协调。
所以让他无缘无故舍出一块长一百公里,宽至少三十公里的土地,必须有个说法让那些人都说不出什么。
黎援朝对此倒是没什么排斥,一来地方不是特别大,再则这次吃的实在太饱,不好意思说个‘不’字。
另外,黎援朝心里也清楚,一旦吞下了东北邦,以后他的主要精力必然放在西边。
现在舍弃这条‘走廊’能给他自己省却许多麻烦。
否则将来暹罗有什么情况,如果没有这条走廊,国内没法投送力量,还得靠他解决。
如果有了这条走廊,让国内跟暹罗直接接壤,就又是另一种情况。
在暹罗那边,因为这一小段边界,就可以拿过来说事儿,你看我跟花果挨着,真要做的太过了,我真承担不起呀!
在国内,可以使用的招数就更不用说了。
想到这里,黎援朝点头:“这样也好,不过这件事务必低调,最好一点一点来,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杜飞明白黎援朝的意思,这种事毕竟不光彩,能不声不响成为既定事实最好。
反正那边都是深山老林,要是不出事根本没人会注意到,大公鸡屁股下面支出一根毛来。
……
与此同时在达卡市的原总督府,现在的临时大统领府内。
马杜拉跟几个吉恩派的首脑坐在原先啦赫曼的办公室内。
说实话,这几个人有点坐没坐相,颇有些久贫乍富的寒碜样儿。
为首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精瘦中年人,正是吉恩·巴德玛,吉恩派的创始人。
吉恩·巴德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