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耽搁了些时间。”
“争执?”
刘娥秀眉微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口气当中隐隐带着一丝不满。
但也只是片刻,她的脸色就平静下来,坐直了身子,吩咐道。
“仔细说来!”
和刘娥一样,听到雷允恭说外头的宰执大臣们起了争执,赵祯心中也有些意外。
还是那句话,遗诏而已,无非就是把皇帝临终前说的这些话,用雅训哀婉的措辞写好,最多就是加一些赞颂生前功绩的话进去罢了。
这有什么可争执的吗?
然而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得了吩咐之后,雷允恭很快便开口,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而赵祯也在他的叙述当中,慢慢将殿庐中发生的事情还原了出来。
且说一众宰执大臣送走了皇后和太子之后,便一同来到殿旁的小屋当中草拟制书。
唐制,中书省负责草制,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承旨施行。
入宋以后,三省虚置,中枢机构转移到中书门下,也即唐时的政事堂,这种情况下,草制之事一般情况下由翰林学士负责。
但是,遗诏和普通的制书不同。
因先帝已逝,新帝未立,所以皇权处于暂时性的空缺当中,无法像普通制书拟定的过程当中以皇权予以核准。
这种情况下,对于制书内容的书写,自然要慎之又慎,由宰执大臣亲自进行,是最合适的。
当然,具体由谁来执笔,也并不是随意而定的事。
首先,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负责军政,肯定是没有资格上手的,又因宰相一般负责最终的审核,所以,也不宜亲自执笔。
所以,书写制书的责任,就落在了两个参知政事任中正和王曾的身上。
草制之事,寻常时候算是一种权力,但是,在这种场合下,其实更多的是压力。
要知道,遗诏上书写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所有宰执大臣达成一致,并最终一起签名,方算是终稿,可以呈送入宫。
缺了任何一个人,制书都是无效的。
这种情况下,书写之人辗转腾挪的空间很小,反而会因措辞的问题,受到其他辅臣的质疑。
所以,理所当然的,执笔的责任落在了相对年轻的王曾身上。
一般来说,遗制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是对大行皇帝生平的梳理,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传位和辅政的事宜,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