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车队一共开出去了十辆车。
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刑警支队的院子,余温书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脑海中忽然涌起一句话: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看这情况,余温书感觉,之后需要抓人的话,是不是都不需要自家刑警支队出人了。
一直看到车队远离,余温书不禁咏起诗来:“……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这是他最喜欢的诗人李商隐的《夜饮》,之所以喜欢李商隐,最初不为别的,就因为李商隐的诗够复杂,别人背不下来,而他看一眼就轻松的记住了。
余温书回想江远刚才在会议室里的表现,内心忍不住想:此子类我!
……
花铃乡。
孙秀文家是一栋两层的自建房,大院子的门直接贴着乡道,打开院门就是马路,只是路上的行人车辆稀少,感觉还算清净。
整个村子建的稀稀拉拉,基本是一个长条形,有一些人家的房屋建的比较密集,那多是几兄弟家的房子,或者上一辈是几兄弟。
村里早已通水通电通网了,又是省会下面的乡,到最近的镇子骑摩托车只要20分钟,到最近的大集不到10分钟,生活没什么不便的,但就村子本身来说,还是有种偏僻荒凉的感觉。尤其是在大量农田抛荒的情况下,稍微距离村子远一点的地方,就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
孙秀文的抛尸地就在路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点不太用心的。凶手要是愿意再往里走个十几米,被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就得靠气味和运气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直接抛尸在路边几米远,抛尸本身留下的痕迹就很少,又遭了一场雨,痕检们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而在孙秀文家,着力寻找第一现场的江远,也始终没有发现。
两层楼的房子,孙秀文住在东边的一间房里,内部陈设也很简单,就是床、桌子、书柜、衣柜等等。要说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无非就是些女孩子的公仔。
此时,就连这些公仔都被翻了出来,一个个查看它们是否有捂死受害人的痕迹。
“这个房间里的被褥枕头之类的,你们有清洗或者更换过吗?”江远将受害人的母亲喊了过来询问。
受害人的母亲只有30多岁,哭的梨花带雨,使劲摇头:“没有。文文走了以后,我再没有动过房间里的东西,这几天,房间都是锁起来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