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了?”
这番话让在座的导演、编剧恨的牙根直痒痒,一个个端起酒杯冲着某人开始了惩罚;
“剧本太多?你这话是人说的吗,我琢磨《泰囧2》头发都掉光了,老孟,要不你也帮我一把?”
“滚滚滚,我哪有时间帮你写剧本,自己忙活去,又没谁催你,我提醒你老徐,千万别走煽情的路子,喜剧嘛,有那么点意思就行了,最主要的,还是妖让大家看的开心!”
孟轻舟对《港囧》的印象太差,如今能掺和了,当然不希望徐铮再次搞砸!
孟轻舟之前很鄙视最后一定煽情的喜剧作品,因为他觉得喜剧演员作品不好笑就是失败的,不管给它升华到什么高度。
现在做了导演,他才发现最后的煽情不一定是问题的所在,这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如今比较流行。煽情也可以很漂亮很搞笑,取诀于编剧和演员的功力。
当下的喜剧电影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人物角色塑造的弱化,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其重点是剧本身,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塑造。能让人牢牢记住一个角色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成功的。像小品界的白云,黑土,郝建等等,是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血有肉的角色,这样的角色才能赋予小品灵魂。
五到十分钟的小品,它不是电影也不是电视剧,时长和场地限制决定了它没办法表现复杂的剧情。像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下蛋公鸡那个小品,其实剧情非常简单,就是把它打造得荒谬,运用的矛盾转折也很荒谬,以此做出喜剧效果。
像朱时茂和陈佩斯的那个转换角色扮正规军和特务的小品,剧情更是简单,甚至除了外貌气质没有制造直接矛盾,主要靠演员强大的表现力。
还有开心麻花的前夫小品,用了巧妙的转折和密集的梗,但是剧情一样是很简单的。
要让喜剧电影复杂且精彩,又充满喜剧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变得非常荒谬。因为你想想这么一个东西在短时间小空间中呈现,你把它写得很真实,反而看起来很荒谬,不如荒谬到底。
比起煽情的结尾,人们更能记住招牌的动作和名句。
一句“PO了相了”都比任何长篇大论的煽情结局记忆犹新。但也不是说喜剧里不能有悲剧不能有煽情,一切取决于表现方式。
仔细想想“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听起来还挺悲伤的,但是依然充满喜感。
大概是中学的阅读理解做多了影响到了现在的编剧,最后的最后要升华主旨,点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