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朝廷一面以土地相让,求前秦出兵,一面派吴王慕容垂率五万援兵,赶赴枋头。此时桓温正驻扎枋头,与燕国相持。
桓温之所以在枋头这个地方僵持住,只因毛穆之、毛安之二将在巨野开凿水路三百里水漕,但是水路挖的再远,也赶不上桓温大队人马从陆路节节推进。
此时晋军进驻枋头(今河南浚县),距离巨野水道已有五六百里,在中军大帐内,众将一看原有水道已无用处,桓温望着地图不由得心中焦虑。桓温道:“眼下粮草再走汶水、清河,已无大用,不如另改水道。”
参军郗超建言道:“陆路节节取胜,水道开挖艰难,不如由此北上,直取邺城,速战速决。燕军畏大司马威名,必然望风而逃,退守辽东。若能如此,可立决高下。”
桓温道:“燕都邺城,在黄河北,尚有黄河天险,阻隔其间;而洛阳乃大晋故都,司马氏列祖列宗,先皇陵寝皆在于此,岂能不顾?”
郗超道:“大司马若执意先保洛阳,战事必将拖至今冬,江南将士,难御严寒。大司马应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草,保障过冬,待到明年夏天,再北进邺城。”
桓温心中确急于开战,本不打算在北方过年,他说道:“如今进兵中原,巨野河道,已无用途,眼下之计,还是再挖一条河道,直通中原。”
“这......”郗超一看桓温只想着打到哪里,河道就挖到哪里,十分焦虑。
另一位军师郝隆进言道:“郗超之言,不无道理,进不速决,退必溃乱。燕军意图拖延时日,待到秋冬,难以抗寒。且中原早冷,三军又无冬衣,河道封冻,如之奈何?。”
桓温一心纠结粮草水道,哪里顾及这些,遂说道:“都不必多言,传令下去,命大将袁真点兵三万,从石门再开水路,连通林渚。”
“末将领命!”老将袁真跟随桓温多年,点了三万人马,开挖水漕,晋军日夜开工,试图抢在冬季到来之前,挖通漕运,贯穿水路。真可谓:
打通漕运顺航程,掘土劳夫开荡声。白日挥锄起沙砾,夜深举榔照灯盈。
引流疏浚刚猿吠,寻渡停津又雁鸣。两岸不知杨已绿,更闻渚畔锁桥横。
再说燕国使者李凤,快马兼程,一路赶赴长安,来到秦国明光殿大殿,拜见天王苻坚。
说明来意,递上可足浑太后的结盟文书,天王苻坚看罢,眼中略带轻视,问道:“听说晋燕交战,从巨野,到林渚、至枋头,燕军一败再败,一战未胜。桓温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