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太后也畏惧桓温,暗定丢车保帅之计,冤枉与你。”
欲做忠良何止难,祸从天降怎寒酸?
今知内斗没休日,又是无风自作澜。
送走了殷涓,袁真正在焦虑,在晋国多年,从未做过通敌之事,正在为难之时,下人来报,段思求见。袁真暗想,段思此时到此,必是桓温差遣,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命人传段思来见。
两人相见,各自坐下,袁真寒暄几句,便问道:“此番兵败,因河道未开,接济不上,世人皆言,罪在本人。段将军此行,可是桓温所差?”
段思道:“嫁祸将军,确系桓温之意,但段某此行,并非桓温差遣,而是燕国所派。”
“哦?”袁真大惊,没想到段思竟暗通燕国,袁真问道:“万没想到,段将军也暗通燕国?”
“实不相瞒,退兵之时,段某断后,被燕军所擒,身不由己便降了燕国。”
“那段将军见我,燕国有何用意?”
“慕容评有南下之心,若将军愿暗中相助,共讨桓温,桓温栽赃将军的罪名,便迎刃而解。”
袁真心中似乎又看到一丝生机,说道:“我亦有讨桓温之心,且有大将军庾希在朝暗助,我若能灭桓温,取而代之,愿将淮北土地,全部让与燕国。”
“如此最好,段某即刻返回,通禀慕容评。”
袁真点点头,说道:“如此说来,就定今冬起兵,共讨贼子桓温。”
襄邑大败,罪责在谁,朝廷还没扯落清楚,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二月,袁真起兵造反,高举讨桓大旗,呼应燕国,共伐桓温。大司马桓温的威望,也一落千丈。
袁真造反之地,正是寿春,地处淮南,以往淮南都是太平之地,燕国望尘莫及,如今淮南起兵,响应燕国,惹得晋国满朝震惊。
含章殿内,争吵声不绝于耳,正是大将军庾希、与中书侍郎车胤,两人为桓温、袁真谁是谁非,激辩不休。庾希道:“启奏陛下,桓温陷害忠良,逼反袁真,朝廷应调京师之兵,讨伐桓温,为袁真洗冤昭雪才是。”
“陛下,”车胤道:“桓温驻兵江北大营,乃南下屏障,此时问罪桓温,自相残杀,淮南必将大乱。”
庾希道:“桓温兵败,已负罪在身,又陷害忠良,逼反袁真,不可袒护!”
车胤道:“即便袁真蒙冤,也不该擅作主张,讨伐桓温。望陛下顾全大局,先讨袁真。”
“哼!”庾希对车胤冷笑道:“桓温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