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李威道:“在下秦国侍中李威是也,今与王鉴大将军到此,特来劝降。”
“我乃大晋臣子,岂有投降之理?”
李威道:“我等率兵至此,乃是绵竹关已破,周仲孙、竺瑶等人皆已伏诛,大势已去。二位将军应知,识时务者为俊杰,若能早降,大秦天王必有厚赏,官禄绝不在五品之下。”
“若不降呢?”
“一个时辰之后,四面攻城,束手就擒之日,莫怪秦王无情!”
张育、张重顿时犹豫,毕竟二人年轻,城中又只有千余兵马,即便招募壮士,未经操练,也难守城。
“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今以三柱香为限,三柱香火,若是不降,莫怪我等不仁。”李威道。
二弟张重道:“我与兄长,志存高远,又在华年,家眷老小皆在城内。事到如今,朝不保夕,不如早降,亦可官升五品之上。”
兄弟二人一番私议,带着千余守军,开门献城,成都府不战而得,秦军告捷。
.......
晋将竺瑶一路逃回绵竹关,见到主将周仲孙,失声哭道:“大将军,我等遇伏,大队人马折戟,王鉴人马,恐不能挡矣。”
“啊?”周仲孙惊的站起身来,眉头紧锁,自语道:“成都人马皆已调至绵竹,若不能挡王鉴,只恐成都要拱手相送。”
二弟周少孙道:“成都已无险可守,二哥不如尽早撤兵,会合大都督桓豁,据守东川。”
“岂能让成都白白送与秦军?”
“若秦军断了我等后路,才是灭顶之灾!”周少孙道。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校尉匆匆而来,作揖道:“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张育、张重二人献城投秦。”
“这?”周仲孙瘫坐帅位,不知所措,二弟周少孙又劝道:“事到如今,前有犯敌,后丢重地,绵竹已成孤立之地,弃关...弃关吧!”
周仲孙不知有多少秦兵绕过绵竹关,万般无奈,与周少孙、竺瑶只得舍弃绵竹关,率兵往东撤去。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腊月,前秦主帅杨安率兵收复成都,挥师追击,直奔东川。
......
西川败报,连递京师,显阳殿的奏报压了一摞,被太后褚蒜子召见的文武官员有十几位,站在殿上,无人言语。褚蒜子手扶长案,顿感头重脚轻,紧锁眉头说道:“哀家数次摄政,只见我攻人,不见人攻我,今日之报,时隔二十四载,蜀川得而复失,何颜对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