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襄阳;桓伊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夏侯澄为随州太守;毛穆之为益州刺史、监沔中军事......”
话未说完,只见手臂一垂,一命归天,众人赶忙召唤,不醒人世,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还未来得及受开府的桓豁,病重离世,时年五十八岁。桓豁一生,外俊内秀,儒雅多姿,文武兼备,忠贞许国,在桓氏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东晋朝廷痛失帅才,追赠桓豁为大司空,谥号为敬。后人朱长孝有诗为赞:
家国盛衰成俊良,多依贤帅佑兴亡。兵戎威志传荆蜀,才秀美名存鄂襄。
振武修文承节制,智兼略备守清霜。满腔忠勇书青史,肝胆一生长留香。
依据桓豁生前遗嘱,身死之后,三军不可戴孝,儿郎不得哭丧,大队晋军密不报丧,纷纷拔营,撤出东川,班师回荆州。中书令王献之跟随大队人马,一起撤走,各营将士依照桓豁遗策,在铜锣峡扎下疑营,交替而撤,由长江沿水路返回京师。
撤兵消息,被秦军探马发觉,报于大营。前秦大帅杨安坐在中军宝帐,沉思少时,说道:“前番沱江大败桓豁,听说桓豁病重,此番急于退兵,莫非桓豁已死?”
军师权翼道:“主帅生死大事,但未见晋军发丧披白,想必桓豁未死。”
杨安道:“桓豁善于兵法,多怀计谋,如今退兵,追是不追?”
权翼和众人都不知晋军内部实情,面面相觑,只见降将裴文略道:“桓豁死与不死,已无干系,末将愿率一支精骑,追击退兵。”
杨安道:“桓豁死没死,已是穷途末路,就命裴文略点精骑兵一万,追击晋军,不得有误。”
“得令!”
军师权翼赶忙说道:“且慢!兵法云:穷寇莫追。裴将军追击,且行且探,以免中计。”
“末将明白。”
裴文略点齐一万精骑兵,率兵追赶,马不停蹄,直逼铜锣峡。追兵都是骑兵,也无多少辎重粮草,一路风驰电掣,距离撤退的晋军越来越近,惊动了晋军后队的探马。
晋军探子策马飞奔至渡口,探子作揖言道:“启禀中书令,叛贼裴文略率兵数万,正往铜锣峡而来。”
王献之道:“大都督真是妙算,果不其然,追兵已到。”
桓石虔道:“末将断后,诸位将军,先行撤兵。”
老二桓石秀道:“父帅生前叮咛,命我割发为须,骗那追兵,我与大哥一同断后。”
“好,”王献之道:“就有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