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家里没人,于是替他们代收了。
“谢谢刘叔叔。”
方言从里面抽出一本,双手呈了上去。
再过几天,《舌尖上的中国》就要发表了。
………………
《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了观影狂潮,一毛钱的票价被持续地炒高,但仍然一票难求。
“你不是一直说想再看一遍《少林寺》吗,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就去电影院。”
高义走到儿子面前,却见小高一言不发,紧紧盯着手上的《燕京文学》,眼睛一眨也不眨,看的津津有味,嘴角不自觉地流哈喇子。
“口水都流出来了,赶紧擦了。”
“爸!”
小高吓得一个激灵,赶紧擦了擦口水。
“都多大的人了,还流口水。”
高义摇了摇头。
“爸,我这是情不自禁,完全是看这个给看的。”小高指了指罪魁祸首,《燕京文学》。
“你小子唬老子呢,看个杂志能把口水看出来,里面是有金子,还是有美食啊?”
高义白了眼。
“还真是美食,写得真好吃,不,好看。”
小高把杂志递了过去,“不信您自己看。”
高义起初不以为然,随手翻了起来。
一翻不要紧,一下子就陷进去了。
每一篇散文,不仅写了吃上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更是把美食整个制作流程写了出来。
“忙碌了一天,我准备吃個美食犒劳自己,寻寻觅觅,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就在万家灯火处……事实上,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
这个烟火味,不仅是文字的韵味,更是美食的香味,简直跃然纸上,注入灵魂。
好看归好看,就是容易让人越看越饿。
“咕噜,咕噜。”
高义本能地吞吞口水,特别是看到腊味。
年夜饭才过去没半个月,吃进嘴里的腊肉、腊鱼的味道,仿佛还留在口中,唇齿留香,忍不住地回忆起那一天大快朵颐的场面。
“爸爸,您说方言写的‘葱烧海参’、‘北京烤鸭’、‘鱼香肉丝’这些,是不是比《少林寺》里的‘田鸡粥’、‘烤狗肉’,更好吃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