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技能借贷归还还有很长时间,足够他思考这些东西。
得益于管控局收纳的大量神秘学研究,夏守即便不问死录笔记,也有大量神秘学知识可供参考学习,其中一些最主流的通用仪式和信仰,他都有了基本了解。
虽然宗教信仰混杂,说法不一,那些神的名字形态各异,互相矛盾。
但唯有神明掌握的权能是相似的,譬如:
像血神,还有和血神相似的崇拜——血母、血父、红龙等。
都是掌管生命、血液、肉体痛苦的神,宗教学将他们归类为生命神。
除了生命神,还有负责将不相干的事物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神明,在概念上呈现为连接、融合,在更具体的行为上则表现为缝合,黏合。
缝补匠人就是这一类神明中,认可度最高的神明,待会夏守要进行的融合仪式,就是借助了缝补匠的代行者的力量。
然后,还有掌管分裂、切开这种概念的神,名为裂分之剪。
掌管承诺与守密的残月。
掌管躁动与欲望冲动的干渴之牙。
精通于欺骗的虺舌。
以及喜爱人类的人神。
神明的传说有许多,而如今最主流的观点就是神明极可能超脱于人类的思维理解,相比于人格神,更接近更原始的自然神,无法揣度其想法的存在,甚至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思想”和“自我意识”这种东西。
曾经人类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万物之灵长、灵魂、思想、抽象的思维,感到十分的自傲,以至于在神秘学研究上,不肯承认神这种超越人类的至高存在,是没有思想的生物。
直到后来尼采指出,思想、意识之类的东西,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巨大的缺陷,一种在变化中一瞬即逝的自然现象,就像水面的涟漪一样。
于是,学者们对神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说人类的思维是水面泛起的一圈涟漪,那么神的“思维”便是一片湖泊的波光粼粼,方向相反的涟漪不断碰撞抵消,自然因素引起的水面波动此起彼伏,全无规律可循。
谁能说一片湖的波光,要劣于一圈涟漪呢?
这个观点的出现,促成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人类开始用纯粹的经验论来“利用”神,而不再试图探究神的全貌。
仪式和知识,只要有用就是好的,别去探究它为什么有用。
如果有用的知识,突然没用了,也不必探究失效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