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中心,创造了华夏古代诗人的黄金时代,影响深远。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最早的高等院校——稷下学宫。
简单来说,稷下学宫就是一所战国时期的公立大学。
这里由齐国直接提供运营经费,并且从全天下范围内招收高水平的学者做老师,给予丰厚的物质待遇,让他们可以自由地研究学问。因为地处齐国国都临淄城的西门附近,故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改革的产物。其创建的原因,除了受魏文侯尊礼子夏建立西河之学的影响和广开言路之外,更有他为巩固田氏政权统治的苦衷。
田氏政权选择了来自南方陈国的老子学说,同时又抬出传说比尧、舜、禹、神农更早的黄帝来,故极力推进以黄帝老子为始祖的黄老学说。
这样一方面是以此压倒儒、墨、农等家,更重要的是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就成为了“田氏代齐”合法性的历史根据。
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达到鼎盛,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所有学派。
其中主要包括法家、儒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诸家,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淳于髡、孟子、邹衍、宋钘、慎到等名家辈出。
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校长。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当时凡是来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交流云集的中心。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稷下学宫为齐国带来很多人才,一度使齐国强盛,但也因学派众多,齐国面对众多人才置之高位却不予重用。
加上齐国高层的外交政策失误,导致齐国被秦、燕、韩、赵、魏五国联盟围攻,差点亡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也叫“乐毅破齐”。
这场战争导致原本强大的齐国瞬间由盛转衰,而这场战争对于稷下学宫来说也是一个重创。稷下学宫逐渐衰落,稷下黄老学派的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