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让我们传这事儿?”
市井流言,街头八卦,坊间传说。
操纵和玩弄舆情,本就是曲诗文会的绝招。
他们所豢养的意见领袖和作者们,平素里输出观点,引得读者们追随和共鸣,进一步影响舆论风向,这本是拿手好戏,至于编造黑料,带领节奏,含沙射影,春秋笔法,这也都是基本操作。
前日为了抵挡狗官李贼的公权力大棒,曲诗文会的老板们几乎都加入了漕帮,以郑修远为首,文化商人们都已拜入马伏龙堂主麾下。
拿漕帮的钱,吃漕帮的粮,享受漕帮的商业资源,自然要为漕帮做事。
这几日以来,他们确实很卖力地为漕帮工作。
筹备综艺节目,执行免费阅读战略,与同文局在舆论场激烈对抗……由于云华堂付钱极为爽利,这些商人也慢慢忘记了自己夹在漕帮与官府之间的微妙现状,为了泼天的富贵,一门心思地干活搞钱。
然而今日,马堂主召集他们,布置了新的任务。
这任务本身倒不难。
不过是传一个人的黑料,搞臭此人的名声,使其名誉扫地,令其千夫所指、百口莫辩,沦为花州街头巷尾的笑料。
这个业务倒不陌生。
这些文化商人们收拾不听话的小作者和小戏子时,经常用这招。
屡试不爽。
毕竟他们掌握着舆论武器,想黑谁便黑谁,受害者哪怕冤屈缠身,也是有口难言——毕竟揭帖刊报、酒楼茶馆等舆论发声渠道里全都是他们的人,纵使你有千般委屈、万种冤情,叫破嗓子,又有谁能听到?
然而,业务水平方面虽然没有问题,但这次的业务对象是不是有点……
郑修远结结巴巴道:“这……这不是那位马小姐吗?”
八年之前,漕帮婚变,化蝶传说。
这事儿如旋风般轰传天下,海内皆闻,郑修远等人对此印象极深。
彼时花州文脉便已盛极,曲艺文化极为发达,便有戏班书局摩拳擦掌,进行了“本故事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蹭热度创作。
在座的商人们,当时全都赚得飞起,各个版本的话本和戏剧轰动全城,当时真的是万人空巷……花州盛况,不过是天下舆论的缩影,全天下似乎都在讲这件事情,全天下的戏班似乎都在排演编纂这故事。
化蝶火了数年,热度才渐渐冷却,慢慢被更新更好的故事所取代。
然而,哪怕是在热度最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