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立业。
然而,家庭负担沉重,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还在家里住,大家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尽管大儿子已经在工厂工作,但厂里并没有给他分配住房,因为单身男青年通常排在后面。
老郑家的情况十分棘手。因为没有足够的住房,大儿子的婚事一直悬而未决;听说他有三个儿子,每次介绍对象都没有成功。
眼看着儿子们从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笑容也渐渐消失,老郑心急如焚。
更糟糕的是,老郑的岳母最近身体不好,其他子女不愿意照顾,只好由老郑的妻子带回了家。
原本就狭小的空间现在挤进了六个人,而且都是成年人,其中还包括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居住条件异常紧张。
老郑向工厂反映了家庭的困境,希望能够换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哪怕只是两个房间和一个厅,这样一家六口也能住得下。
他强调自己过去从未抱怨过,即便早年家里挤着六个大人和孩子,他也默默承受。
但现在孩子们长大了,老人又病了,实在难以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老郑的要求合情合理,毕竟在那个年代生四个孩子并不违反政策。
而且他的大儿子也在厂里工作,如果不分房,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找到愿意嫁过来的女孩。
谁愿意婚后还挤在一个屋檐下呢?
工厂方面表示同情,并考虑将这次分房的名额之一分配给老郑家。
然而,在讨论时,丁利珍却站出来反对,认为不应因个人困难就破坏厂里的规则。
她觉得单身工人应先住在集体宿舍,等结婚后再按资格排队分房。
尽管听起来合乎逻辑,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老郑家的问题。
让大儿子住宿舍固然可行,但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
丁利珍的话虽然冠冕堂皇,但她的决定显然缺乏人情味儿。
实际上,她可能是因为旧怨而故意刁难老郑。
最终,老郑的儿子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在操作机器时发生了意外,失去了手臂。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国棉三厂的人知道,其他工厂也纷纷听闻。
周乔面对这局面,不知从何说起。她同情郑忠福一家的遭遇,更惊讶于丁利珍的胆大妄为。
郑家的事情刚发生不久,丁利珍却表现得毫无愧疚之意。
这种时候,谁都会选择低调处理,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