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是秦方圆传来的信,宣武帝急忙令苏荃盛把信递呈上来。
御书房藏有方圆君的墨宝,他时时拿来临摹,自然认得秦方圆的字迹。
信中大部分所写都是秦方圆游历所见,但最后一段写道:“攀过孤鹜山,竟见数十万西晋军士换上巴蛮服饰,且有粮草随行,为兄粗略观察,大抵约有三十万人马。巴蛮三皇子亲迎入境,这使得为兄甚是费解,不知西晋与巴蛮是否结盟,但结盟又为何要迎西晋将士入境?为兄正悄然尾随他们,行军方向约莫是往南越战场而去,恐是要对我大梁南境出手,兹事体大,你斟酌决定是否要禀报皇上。”
沈昭昭始终垂着头,她的心跳如鼓擂,额头微微沁出了汗珠,担心皇上看出端倪来。在这御书房的静谧中,那细微的汗珠仿佛也在诉说着她的紧张。
宣武帝看完书信之后,也是有些冷汗渗出,但这事太大了,他也不敢轻易相信,于是又叫苏荃盛取出他所珍藏的墨宝来作对比。他仔细地甄别着,两者字迹确实没有什么分别。
但是,沈昭昭只知道宣武帝收藏有大师兄的墨宝,能识得大师兄字迹,却并不清楚到宣武帝对书法研究的透彻程度,已是能洞察到细微神韵的差别。这封信的字迹确实像极了秦方圆的,两者的字形近乎一模一样,但神韵却可谓天差地别。墨宝上的字流云飘逸,悠远流长,书信上却只是在一笔一划极力模仿而已。
再有,秦方圆如果是在巴蛮写这封信,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巴蛮是没有这种生宣的,这种宣纸乃是大梁宣城制造,自从巴蛮入侵南越,两国便没有通过互市,在巴蛮是根本买不到这种宣纸的!
还有,细闻墨汁的味道,便能知晓这是京城白书斋的墨砚研磨出来的墨汁。那墨香的味道虽不是特别,但宣武帝当太子的时候时常购买白书斋的墨砚,他分辨得出来。
所以,这封信是假的!
沈昭昭从皇帝的眼神里,就知道这封信被识穿了。他们这位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这是大梁的幸事,可眼下……
宣武帝抬起头看她,眼神严厉。“你可知道,凭你这封伪造的信,朕可以砍了你的脑袋?”他的声音愈发低沉而威严,“胡闹也要有个度!和离是你自己求来的,现在又不甘心,好歹也是青云宗出来的弟子,这般任性用你大师兄的名义谎报军情,就不怕给方圆君和青云宗抹黑吗!”
皇上一番诘问,沈昭昭只能坦然承认,“皇上,臣女承认信是假的,您要如何治臣女的罪,臣女都无话可说,但这信中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