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本想打哈哈过去,张居正接过话道:“在这都没有外人,吕公公有话不妨直说。”
吕芳犹豫了下,还是说了出来,“这孩子,脑后似有反骨。”
刘台此人。
吕芳见过次数不算少了,此人经常代表内阁向玉熙宫呈奏,不过,以前刘台都是面对着他,倒是没有注意。
这离得近了,看清了,脑后那块骨头较之常人要高一些,虽说不太明显,但确实是反骨。
高拱、胡宗宪和李春芳不由得望向了他,心说总算有人把这话说出来了。
他们比吕芳观瞧到刘台脑后反骨的时间更早,刘台一直在内阁伺候,在几人身边打转,想不注意都难。
但到底是元辅的门下弟子,作为外人不好多说什么。
可总觉得,刘台其人,以后够瞧的。
“会做事即可。”张居正点点头,又摇摇头,笑道。
并没有放在心上,原因很简单,他成为内阁首辅后,门生收了几百位。
那些门生是奔着他这个内阁首揆名头来拜师,而他,则是看重了这些人的能力。
品德什么的,差不多就行了。
君不见至今还在北虏境内的大明朝驻鞑靼大使沈惟敬,那可是大明朝培养的大汉奸。
现在师徒二人的书信来往,你一句“恩师”,我一句“爱徒”,称呼不可谓不亲近。
哪有什么师徒,互相利用罢了。
元辅这套超前的师徒理论,听得在座几人嘴角抽搐。
“来年,我准备打发刘台去辽东做县官。”张居正补充道。
朝廷官职改革后,内阁中书舍人,不再是九卿预备,想成为九卿,乃至是内阁阁老,都要先去地方县衙当官,再到省府做官,最后才能转入九卿,或直升内阁。
胡宗宪,就是从地方巡抚直升内阁的代表。
那刘台自诩在中枢磨砺够了,想去地方为任,做出一番实绩,张居正是认可,还挑了目前大明朝前线边镇,辽东镇。
高拱闻言心中一动,道:“那内阁中书舍人的位置?”
看上去。
现在大明官职对内阁中书舍人这类官职非常不友好,不是晋升之路。
但能在内阁办事,对能力、眼界、大局意识等方面的增长是十分大的。
要是元辅放弃这个位置,高拱准备让自己人填上。
“我还有一位门生,傅应祯,适合在内阁中书舍人位上磨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