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步骤即可,看起来很是顺畅。
再往前,连着几个大屋子,全是木匠在进行雕版的雕刻。
约莫有两百人左右,每人都有单独的雕刻台。
“原本不过几十人,后来殿下让我招了百来号人,才有这等规模。”
“就整个长安城来说,东宫的雕版,绝对是最快最好的。”
太子家令杨启帆很是自豪的说道。
继续走就是印刷区,同样被分成两百个区域,人数也是两百人左右,正在进行刷印跟套色,装订。
“这里每天至少能出三百五十卷各类书籍,对外售价仅是百文每卷,各类经史典籍,东西两市供不应求。”
“得此恩惠,长安学子无不称赞太子殿下。”
唐初的经史典籍主要是手抄本为主,一卷就是一千文。
李承乾造竹纸,印刷联合工厂,成本几乎为零,主要是人工,整个联合厂大约千人规模,都是给工钱的。
三百五十卷,每天就入账3.5万钱,月入百万余钱,支付几十万工钱后,还能剩余几十万。
赚钱对于李承乾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对于百姓来说,也愿意来东宫。
这年头,普通农民年收入也就两三千钱,在东宫年收入一般能达到五千钱。
贞观年间米价低廉,所以钱也更加值钱。
李淳风看完整个流程后,虽有些震撼,但也有些疑惑,不知道太子带来看这里是为了什么。
李承乾此时说道:“孤准备打造长安邸报,在一百零八坊,每个坊都设立报社。”
“邸报大致分为六个方面,朝廷政事,边关状况,农事生产,商业贸易,诗歌学术,奇闻轶事。”
“此报长一尺八寸,宽一尺三寸,可三方折叠,售价十文。”
“通体以简体字,大白话雕刻,通俗易懂,每月一刊。”
“百姓购之,能了解我大唐实况,亦是能用来读书认字。”
发行报纸,是李承乾早就有的想法,这就是掌控民心的大杀器。
有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越过欺上瞒下的官员,让民众知晓大唐的律法规定,保障大唐政治秩序的稳定。
传播大唐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民众对大唐的认同和拥护,从而维护统治的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