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在战场上行动迟缓,错失诸多战机。
隋军在辽东城下久攻不下,尽管多次将该城包围,但每当城池即将被攻陷时,高丽守军便使用缓兵之计,声称投降。
而隋将因隋炀帝的训令不敢专擅,只能派人向隋炀帝请示,这就给了高丽军队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防御。
水军方面前期吸取教训,还算顺利,但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中了高丽的诈败之计。高丽军队假装战败撤退,引诱隋军深入,随后趁隋军队伍混乱之际发动伏兵攻击。
第三次打就很顺利了,隋炀帝再次吸取教训,连续攻城二十余日,与高丽的军队皆伤亡惨重。
可后院起火,后勤总管杨玄感先是迟迟不为杨广运送补给,并且趁机在后方起兵造反。
隋炀帝得知后,被迫撤军回国镇压叛乱,第三次进攻高丽也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还有第四次,但现在这个时候的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
高丽因连年倾国与隋作战,已困弊不堪,民不聊生,国内大片大片的壮年死亡。
于是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丽的斛斯政交还给隋炀帝。隋炀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遂班师还朝。
不过,高丽国王高元却并未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隋朝也未能真正实现对高丽的征服。
相对李世民对侯君集跟李勣的安排,李道宗跟李承乾这边就轻松多了。
直接从营州出发,进军辽东城。
也不需要真的打,只需要佯攻,牵制辽东城的兵力,让辽东城守将不管派兵去支援盖牟城就行了,几乎没什么危险可言。
魏王李泰那边也相对轻松,虽然要打卑沙城,但张亮这边有五万兵力,而卑沙城防备并不算强,打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让太子跟魏王身陷险境的。
硬骨头交给侯君集跟李勣去啃,软一点的就交给张亮。
太子跟魏王,只需要随军镀金就差不多了。
“太子,行军打仗,当要多多向你皇叔请教,不可自作主张。”
军事部署跟进攻路线敲定下来后,李世民对太子嘱咐道。
太子在兵法战术上有很高的理解,但行军打仗跟兵棋推演并不是一回事。
士兵是活的,兵棋是死的,行军打仗之中,有太多的其他因素影响。
“是,父皇。”李承乾平静的回道。
越是平静,李世民越是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