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侯君集领军按照既定路线,从通定渡过辽水,进至玄菟城。
玄菟城兵力不过数千余,守城将领不敢与之对抗,任其通过。
李勣则领兵直逼高丽新城,新城守军惊恐,不敢与之对战。
直到李勣大军渡辽水趋建安城时。
建安城守军意动。
建安城守军将领意动。
这是一座山城,建安城建造在南北两条起伏的山脊上,山坡上有树木栽种。这种地形易守难攻,具有良好的防御优势。
城墙用土石筑成,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西宽东窄。
城内形成一大盆地,东高西低,中间有一小山,俗名金殿山,高约二十米,东西长百米米,南北宽十二米,是防守时的指挥中心。
此刻,金殿山中。
建安城众多将领齐聚一堂。
“唐军长途跋涉,途径多城,此刻必然疲惫无比。”
“前边城池惧怕唐军,不敢出兵,使唐军心中自大,便可认为我等也不敢出兵。”
“若我等此刻出兵,必然攻其不意,事半功倍。”
“此番大胜,定能一振我高丽之气势,灭他唐军之威风。”
听到这番言论,上首的高丽大将军有些意动。
不过还没有下定决心。
“大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属下已经打听过了,这次领军的人,叫李勣,虽有些名气,但骄傲自大。”
“且他们刚刚渡过辽水,肯定不会想到我等会先行出击。”
不断有将领赞同出兵的提议。
当然,也有将领有些担忧。
“唐军向来战力强盛,我等放弃守城之优势,与其硬碰,实属没有必要。”
马上就有将领反驳。
“哼!汝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一名满脸虬髯的将领猛地站起,声如洪钟:“昔日那隋军百万之众来攻,又如何?还不是铩羽而归!如今这唐军虽也有几分能耐,但长途奔袭,早已是强弩之末。我等若趁此时机出兵,必能如那雄鹰扑兔,手到擒来!”
“将军此言差矣。”
一位身着轻甲,面容略显清瘦的将领皱眉反驳:“隋军之败,原因众多,岂是能与今日情形简单类比?”
“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李勣更是身经百战之将,不可轻视。况且我建安城有天险可守,若贸然出击,弃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