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式汇报过之后,工作成果也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杨老师在期末给文学系的学生们出的开放式考试题是:请用你读过的任意一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结合本学期文学理论课上阐述的文学观点和要点,写一篇关于米兰昆德拉作品的文学评论。然而,随着假期的临近,在学生们通过邮件形式上交了期末考试作业后,纷纷离校之际,却迎来了米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事实上在“布拉格之春”事件之后,他的作品在捷克被全面封禁,被迫之下他不得不流亡法国。流亡之初,昆德拉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公众人物,他上电视,接受采访,发表谈话,撰写文章,利用各种场合向人们讲述苏联入侵后捷克的情形,直到1984年他发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取得巨大成功后,他在参加法国电视台一档访谈节目《顿呼》后,宣布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开始四处旅居,从此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身处何处。
杨帆十分欣赏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才华,这不单单因为米兰昆德拉是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的优秀毕业生,后来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并成功留校当了一名世界文学老师。虽然杨帆最初的理想也是顺利地从母校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然后顺理成章地留校当一名文学老师。然而事与愿违,他并没能直接成功留校,而是继续去攻读了另外一所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另外一所大学,也就是他被调回母校前任教的那一所。说什么重金被师范大学挖来也只不过是坊间的传闻,这里的周折和辛酸也只有杨帆自己清楚。
为了纪念米兰昆德拉逝世,同时推广新书《寻找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在SPK中心的三联书店举办了一场读书会,特别邀请了杨帆作为嘉宾,让他分享一下读米兰昆德拉作品的心得。假期对于普通老师来说可能就是休息和调整,但对于杨帆来说,可能比平时上课还要忙碌,此时的他在社会上已经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学老师接社会外部活动也要提前报备学校,经文学系郝主任批准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后,杨帆如邀参加活动。他分享的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是《生活在别处》,这是一部1973年出版的作品,此时米兰昆德拉已经被布拉格电影学院开除,甚至被开除了党籍,同时被捷克的安全机构全面检视。
“我唯一的不朽所在,就是在警察局的档案材料……”杨老师在分享米兰昆德拉这句名言的时候,突然瞥到了台下坐在一角的周老师,莫非周老师也是被郑主任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