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而论。”
“三百年前,太阳高悬于空,永夜并未降临,那时亦有大儒,这些大儒无论学问、道德,亦或是其他方方面面,皆强过如今大儒很多,只是……他们并无神通,寿元不过百年,亦无法亲自降妖伏魔罢了。”
这……
周长生顿时沉默,心中一片冰冰凉。
空有大儒的学问和道德,寿元不过百年,这不依旧手无缚鸡之力?
于这乱世之中,这样的大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遇到危险而无法自保,这又有何用?
“我本想伐天弑神,如今看来,却只是镜花水月,注定一场空?”周长生不禁叹道。
“长生,莫要小觑永夜之前的大儒,你要明白,如今天下之所以动乱,便是因为孔圣所言‘礼乐仁和’崩坏,人人心中并无道德可言,这才是动乱之根本。”
“永夜之后天地异变,虽人人都能修炼,但此世人心已变,修儒只为变强,而非教化天下。”
眼见周长生目带沮丧,夫子解释道,“好教你小子知晓,便是永夜之间,亦是圣人辈出,缘何?”
“概因百家先贤,皆是一心求道,虽死无憾,无人追求自身强大,都是想以自身之道造福天下。”
“百家皆大道,只要境界到了,白日亦可成圣,一旦踏入圣人境,那便可言出法随,寿与天齐,举手投足间神通自显。”
顿了顿,夫子再道,“长生,为师之所以收你为衣钵弟子,便是因你这小子心诚,一心追求大道。”
“现如今,你有大儒之姿,虽此生注定无法获得修为,但若是你努力读书,未来亦可有大儒境界,亦可教化天下,行那古之圣人之事,如此一生,岂不快哉?”
原来夫子收我为徒,乃是看中我无法修行,却又天赋不错,未来可教化世人?
周长生本就不笨,到了此刻,哪里还不知晓夫子心中所想,心中不禁很是失望。
但对于夫子的考虑,周长生并未怪责,反而很是感激。
毕竟,倘若周长生只是普通的乡村放牛奴才,夫子如此抉择,无异于让周长生一步登天,富贵一生,受人尊重。
只是,夫子,弟子虽理解您的抉择,心中却亦是不甘啊。
但曾见过现代之辉煌,又曾见过祖龙之伟岸,更曾以祖龙之师,大秦相国之身,于那梦境五百年——伐天、弑神!
我也曾历经人族覆灭,妖族并起之惨烈;亦曾面临仙人而不惧,慷慨赴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