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粲》:“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出意五。刘公幹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心意六。颜延年诗:“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诗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用字一。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用形二。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用气三。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幹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用势四。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用神五。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卷下诗有六病例一曰龃龉病,二曰长撷腰病,三曰长解镫病,四曰丛杂病,五曰形迹病,六曰反语病。
龃龉病一。一句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同上声及去、入声也。平声都不为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上尾;若犯去、入声,其病重于鹤膝。上官仪所谓“犯上声是斩形“也。
长撷腰病二。每一句上下两字之腰无解镫相间。上官仪诗:“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
长解镫病三。第一、第二字义相连,第三、第四字义相连。上官仪诗:“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丛杂病四。上句有“云“,下句有“霞“;次句有“风“,下句有“月“。沈休文诗:“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瓜“、“菰“、“茄“、“芋“同是草类,是丛杂也。
形迹病五。篇中胜句清词,其意涉忌讳者是也。
反语病六。篇中正字是佳词,反语则深累。鲍明远诗:“伐鼓早通晨“。“伐鼓“则正字,反语则反字。
句有三例一句见意,“股肱良哉“是也;两句见意,“关关瞧鸠,在河之洲“;四句见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古诗“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此高格也。沈休文诗:“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此下格也。
犯病八格一曰支离病,二曰缺偶病,三曰落节病,四曰丛木病,五曰相反病,六曰相重病,七曰侧对病,八曰声对病。
支离病一。五字之法,切须对也,不可偏枯。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