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猛扬。
果然被点到,便大喊:“林焕,背诵【春怨】,谈一下它的背景!”
“哎你过分了啊!”话音刚落,这人就被另外两人给推了一把。
【春怨】,几乎是个学子都能记得。
那是前唐诗人金昌绪所作,仅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小诗以颇具民歌风味的清新语言,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百姓们在当时、面临战争所承受的痛苦与哀怨情绪。
所以背诵出来很简单,但要谈背景?怎么谈?
大荣朝西、北、东北三境,年年受外敌滋扰,却缕缕战事不利。
谁敢谈这事?
有影射之嫌,必受牢狱之灾!
老罗钟也瞪了那人一眼,遂即手中拐杖便一点推了那人的二人中一人。
“你,胡子拉茬的,你来问!”
那人不忿还想叫嚷,就被点到的胡茬一伸腿给绊倒。
胡茬在百忙之中还高声回应了老罗钟。
“林焕,浅谈一下科举入仕的光明前景呗?”
大荣朝重视文人人才,正是科举入仕改身换命的大好机会。
谈谈这个无可厚非。
众学子们也都齐齐竖起了耳朵。
是,他们是懂得科举的重要性,更知道科举成功能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好处。
但论起具体的?
只听家中长辈们言:可以带契整个家族飞黄腾达;可以让子女们前途辉煌;可以做官出入朝堂。
听起来有点儿遥远,他们想要更实实在在的动力。
也是想听听:林焕出自贫寒,是当真想要科举改命,还是也像他们一样了解那么个框架?
林焕听问,见罗乡绅点头,便将挺直的背脊再后直了三分。
往前走了两步,目光扫视了圈台下,又看向远处天边稀薄的云朵。
认真地回道:“曾经,林某被本村的老村长给考校了一番。”
“他言及国朝大义、人文情怀,也谈及村里能出一个读书人、会带给全村的好处。”
“林某信他所说。也从他所说之中感悟到更多。”
林焕说到这里,收回视线。
见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自己并没有阻拦,他便继续用自己组织出的语言谈及了四个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