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的士绅官员,海量的白银输入,也自此跟皇室无关了。
这是朱元璋的贪。
他不愿将海上的利润分润给其他人。
想一人独占。
即便吃不完吃不下,也不准其他人伸手。
目光也太过短浅,只重自己一家之利益,全然不在乎对天下影响。
但真正的败坏还到不了朱元璋头上。
夏之白道:“海运贸易的兴盛,带来的是大量白银,大明本就缺钱,放开海运,对大明利大于弊,而且无论是落到官府手中,还是落到百姓手中,肉终究是烂在了大明的锅里。”
夏之白有心的点了一句。
随后。
他继续拉回到主题。
夏之白道:“我要开的海运,不是出海贸易,而是沿着海岸线运送粮食等物资,海岸线相对是比较平稳的,没有海上那么多的风浪,如果春夏解运去年的秋粮,到了秋冬再返回,则完全是顺风顺水,速度快,花费小。”
“漕运则不然。”
“漕运损耗十倍于海运,而且极易家中百姓负担。”
“而且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形成依赖漕运的利益集团,殿下可有去统计过,目前天下从事漕运相关的人员有多少,据我估计,只怕快到百万漕工了。”
“随着时间推移,漕运本身的成本,是会超过运送粮食的成本的。”
“换句话说。”
“朝廷每往北方运一石粮食,就会多损耗一至两石。”
“得不偿失。”
“何况漕运可没有顺风顺水一说,本就是南出北归,全都靠漕工拉纤,这同样会征发大量的‘力役’,以大明的官府效率,这层层政令下去,要多支出多少钱粮?”
“肥一家而损天下,真的值得吗?”
“尤其等到漕运利益集团成型,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到时尾大不掉,朝廷就算想变动,只怕都不敢,因为漕工人数太多,一旦被煽动起来造反,朝廷当真敢那么蛮横镇压?”
“但不动,就意味着每年朝廷要拿出数以百万计的钱粮,来填饱这些利益集团。”
“除了漕工,还有驿站。”
“同样百万驿员。”
“大明能拿出多少个百万两去养?”
朱标一阵默然。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问题。
良久。
朱标嗡声道:“但开海运,真就一本万利?”
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