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制盐技术的革新,很难如过去一样收税了。”
“也很难对工厂进行切实的监督。”
“更难如过去一般,动辄几个小吏过去,就能颐气指使,对着灶户吆五喝六,就我知晓的,这些革新,明显是对朝廷不利的,朝廷本该极力阻拦,最终却放任了,这就是暗流下的民心。”
“只不过跟大人你想的不同。”
“在我看来,或者是夏大哥的描述下,官员、商贾同样也是百姓。”
“他们的趋利之心同样是民心的一部分!”
“而在官员、商贾私心的驱动下,若是他们能‘说服’更多的百姓,那大势既成,挟百姓而胁迫朝廷让步,依我看也不算什么了,因为朝廷反而成了小众。”
李景隆上下打量了吕沧几眼。
他倒是没想到,夏之白的跟班,竟有如此见识跟口才,已不输寻常有家世的子弟了。
而且想法还颇为独特。
不过这些说法,在他看来,都是诡辩。
官是官,民是民。
两者岂能混淆?又岂能等同?
只是他倒也认可了吕沧的一些话,在南方的事情上,朝廷的确做了一些退让,不过并非是因为不能,而是不愿,蒸汽机制盐明显对天下是有好处的,朝廷自然乐于顺水推舟。
随即。
他猛地看向吕沧。
他一下明白吕沧前面话的意思了。
他肃然道:“你的意思是,若是天下绝大多数百姓都认可的事,最终朝廷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默许这些事已经发生?!”
“是的。”吕沧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夏大哥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古往今来很多大人物,都以为是自己伟力加身,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天下,殊不知,他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替百姓做出了百姓想要的选择。”
“这些大势不是大人物造就的。”
“是百姓!”
“这些大人物只是做了顺应大势的举动。”
“我在夏大哥的帮助下,有幸读过一些书,历史上秦朝可谓兵强马壮,但短短数年,就二世而亡。”
“还有被士人推崇之极的汉代,同样是为文人盛赞,除此之外,还有唐代、宋代,尤其是宋代,文人一说,便是什么仁宗盛治,各种推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