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子直哈哈大笑了起来。李义山呵呵了两下,到底笑不出来,觉得心中不免有些悲戚。
白乐天继续说道,某便同他说,元相那日对圣人(穆宗)说的是,“张祜雕虫小技,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这句话,你品,你细品,元相是有意要沮短你的诗么?他是在向圣人劝谏,圣人刚刚即位,如何选拔人才,天下仕子都看着呢,如果圣人嘉奖激励了你张承吉,恐怕圣人的风气和教化就要变了,到时候各州府呈上的怕不是励精图治的策论了,而是一卷又一卷的诗册子,这是你愿意看到的么?张承吉摇摇头,说道,大唐不缺诗人,缺的是中兴之才。某说,这就对了,你再想想,圣人为何能看到你的诗,圣人为何向元相问起你的诗?张承吉思虑片刻道,白公是说,某的诗直达天听,元相并未阻碍,而且圣人下问,也是觉得尚有可取之处?某说,天意高远,吾等也不要揣度,你的诗既入了圣人的眼,别的事又何必在意呢?张承吉豁然开朗,擦干了眼泪,回复了他日常骄傲的样子,说道,承吉曾有一句诗,“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既得春风相看,承吉没有遗憾了。感谢白公解某心结。白公请。某挽着张承吉的手回到席上。
令狐子直说,白公说开了,他便释然了,张公子率性旷达,家父没有看错人。
白乐天说,是的。张承吉入席后对方丈说,方丈,今日张承吉暂无佳句争解元,却有一诗和牡丹,不知墙可污否?方丈看了某一眼,某点了点头,方丈便说,佛不分净污,请张公子题诗,来人,上笔墨。张承吉题了一首七绝:
《杭州开元寺牡丹》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众人为之喝彩,一时极为欢乐,方丈又请某题诗,某只写了白乐天三字,便掷笔说,诸位,白乐天初到杭州,寸功未立,不宜强为诗,等某为百姓做点事,治好了钱塘湖,再来补上牡丹诗。说完,某便与众人作别了。之后,某就再也没有见过张承吉了。次年春试,徐凝中进士。
李义山说,听白公讲公案,受教了,大唐不缺诗人,缺的是中兴之才,缺的不是一首好诗,缺的是为百姓做实事。小子记下了。
白乐天说,这就对了。子直,你多多提携义山。
令狐子直说,听白公的。
次日一早,令狐子直带李义山走东北门出洛阳城,行至宫城以北的邙山南坡,这里土层深厚,沟渠众多,土粘而水净,是洛阳窑场所在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