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手工钻孔一个月才能造出一根枪管,合格率也很低。”
听到陈规的话,李彻微微颔首。
手搓枪管什么的不靠谱,更别提火枪未来的发展还绕不开膛线这种精度更高的东西。
还是要把车床搞出来,哪怕是最简易的机械车床,制作枪管也会变得容易得多。
“你们造出了几把火绳枪?”李彻问道。
“造了几十把,合格的只有二十把。”陈规如实回道。
“反倒是您提过的火门枪,制作简单,对枪管的要求也不高,已经可以量产了。”
火门枪就是中国的火铳经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在欧洲得到了升级。
那东西没有扳机,不能瞄准,气密性差,就是一根手柄连着铁管,看起来更像是手炮。
但优点是造价低廉,最贵的就是一根金属管,比弓和弩都便宜许多。
而且可以大规模使用,但凡是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摆弄个几个小时,也能流畅射击了。
“走,带我去看看!”
陈规领命,快步带着李彻来到生产车间。
外面冰天雪地,车间内温度却很高,耳边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工匠们都打着赤膊,将精铁卷成一大一小两根铁皮,再把铁皮卷在铁棍上反复锻打,直到锻打成一根粗糙的铁管。
另有工匠拿着粗糙的铁管,进行钻孔处理,去除内部的毛刺。
李彻看了半天,微微叹息一声。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代工人的工匠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反复机械性地重复一个动作,一做就是十天半个月,只为了打造出一个合格的零部件,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可想而知。
不枉费自己提升工人地位和待遇,这都是人家应得的。
“殿下,枪放在这边。”
陈规带着李彻去了一个空旷的大房间。
房间边缘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火门枪,粗略看过去至少有上百把。
房间中间摆放着一个木桩,上面披着一件奉军的制式铠甲。
李彻勾了勾手,自有人拿起一把火门枪,递到他手中。
果然和前世自己在书上看到的火门枪模样差不多,就是一根木棍上面插着一个铁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
“拿火折子来。”李彻饶有兴致地说道。
陈规吓了一跳,连忙劝阻道:“殿下万万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