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吧?”
几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李琛这么年轻却能准确的说出片尾曲《家园》的伴奏。
“的确,有问题?”侯洪亮笑道。
“当然有问题,据我所知,这《摇篮曲》是有作者的,叫郑建春。”
“即便他人现在不在了,可还有后人在,你们最好确认清楚,我可不想我们第一部开山之作和《霍元甲》一样惹上官司!”
几人听李琛一说,大吃一惊。
“我们当时查了,这是民谣,没有作者!”侯洪亮道。
如果真像李琛所言,《摇篮曲》有作者,那就牵扯到版权问题,的确不容忽视。
“再去确认一下吧,我懂乐理,不会搞错的,你随便到一所音乐院校一问,就清楚《摇篮曲》是怎么回事了。”
几人见李琛说的这么肯定,也不再辩解了。
“行,是我疏忽了,我现在就去。”侯洪亮感觉脸上发烫。
要真像李琛所言,他这个制片人可是难辞其咎。
解决了《闯关东》的事,李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那些年》的宣传上。
趁着如今神雕收视率狂飙的东风,宣传《那些年》正当时。
杨思维先联系了亚洲地区的各家发行商,同步放出了《那些年》的同名主题曲和MV。
“近日,由歌手庾成庆和金棕榈导演李琛合作的同名电影主题曲《那些年》正在亚洲各国各电台热播。”
“短短三日,《那些年》飙升港台三地各大金曲榜的前三甲,同名MV点击率高居各大榜单榜首。”
“《那些年》未播先火。”
“歌手庾成庆接受采访坦言,没想到自己创作‘多年’,不及李导一首《那些年》!”
《那些年》搞出的这阵仗,最高兴的莫过于在《那些年》投放贴片广告的广告商安踏。
当时竞标的广告商有十五家之多,但安踏笑到了最后。
同行都笑话安踏是冤大头,这部戏虽然有李琛和刘一菲出演。
但一不是李琛执导,二受题材限制,票房不可能太高。
但安踏一意孤行,就是看好李琛这部《那些年》能创造国产校园爱情电影票房奇迹。
庞大的观影群体,80%以上都是年轻人,都是他们安踏的潜在客户,有这一点就够了。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完全没错,《那些年》不仅仅在亚洲地区同步发行,并且远销欧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